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47篇
科学研究   421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曹宁文 《教育导刊》2014,(10):84-84
每到诺贝尔奖颁奖时,总会有人重复“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也许,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看杰出人才的特质。新科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卡普拉斯教授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化学反应做计算机模拟,逐渐涉及多个领域的应用:莱维特教授“现在还是自己编程”“总是去做新的东西”:而瓦谢勒教授对工作的看法是“就像你看到一块表。你会想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对于事物本质的孜孜以求,突破传统、对新技术的精深掌握和创新应用,是三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共同特点.概括成关键词就是创新和引领——创新性地拓展研究思路与方法.弓顺和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这也是优秀科研人员必备的素质。培养杰出人才.也要落实到这两个关键词——从教学上来说,要侧重弓顺;从学习上来说,要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02.
小事如灯     
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有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他沉思片刻回答:"幼儿园。"他解释说:"幼儿园教会我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人的一生都是由平凡的小事点缀着,而幼儿园里的这些小事,其实就是一盏盏"成长的明灯",帮助他学会珍视人生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  相似文献   
103.
诺贝尔奖评委会把电话打到罗伯特·爱德华兹的家里,告诉他的爱人,罗伯特·爱德华兹成为了2010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唯一获得者时,爱德华兹的爱人哭了,她对躺在病床上,已经85岁的爱德华兹说,你知道吗,你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奖,世人终于真正地承认你了。  相似文献   
104.
在踏上德国国土之前,一直有个疑问萦绕心间: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这究竟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5.
正《科学最前沿》(共7册)精选自畅销全球近170年《科学美国人》百余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此发表文章杨振宁向青年读者特别推荐高考新情景信息题话题:新能源,基因工程,荧光蛋白,类地行星……尽在——《科学最前沿》高考试题  相似文献   
106.
正近日,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他说,或许不应过分苛责。但我只是忧虑,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文如下:我在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吃惊地发现,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  相似文献   
107.
《广西教育》2006,(1C):83-83
2005年10月13日,随着被推迟一周公布的诺贝尔最后一个奖项文学奖珊珊来迟,令世人关注的2005年度的6项诺贝尔奖终于全部揭晓。  相似文献   
108.
诺贝尔奖与中国”,对于现时我国民众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是对于我国科研领域来说,这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令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9.
110.
《中学教育》2006,(2):56-57
近日,中科院院部常年从事生物科研组织管理工作的薛攀皋,回顾了我国以人工合成胰岛素的成果首次申报诺贝尔奖的始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