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76篇
科学研究   32篇
各国文化   37篇
体育   40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目标,是贯彻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在"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积极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应主要从新农村、人才培养和闽台经济合作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2.
闽台文化包括闽台地区各兄弟民族的文化。闽台文化渊源深厚,但台独分子在历史、文化、思想和教育等领域的“文化台独”活动也日益猖獗,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和祖国统一增加了新的复杂因素。在加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面前,福建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进一步加强闽台文化交流与合作,反对“文化台独”,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53.
闽台医神崇拜,是宗法制度对宗教文化渗透的一种表现,将对祖先和对神的崇拜结合起来,带有浓厚的亲情和乡情的色彩。本文从四个方面:(1)医神东渡奠定闽台根文化;(2)医药氛围形成民族文化向心力;(3)施医赠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4)医神崇拜的认同与寻根;讨论医神崇拜在闽台关系史的地位、作用及其影响。并说明闽台医史人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4.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法及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相关理论,剖析了闽台民俗体育与民间信仰的关系。研究认为:闽台民间信仰对闽台民俗体育的形成和发展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民间信仰与体育之间产生了相互渗透的现象,在民间信仰活动中,包含着许多民俗体育的内容,而民俗体育活动内容又渗透着民间信仰的色彩以及民间信仰观念;它们间的关系是我们正确认识闽台文化亲缘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5.
一糕印、饼印、粿印形制各异、工艺精美,是颇为珍贵的民间艺术创作和文化创造。不仅代表着闽台两地的饮食文化,也反映两地的习俗信仰、节庆生活;同时也显现出艺术与生活结合为一体的传统风俗,在福建、台湾等地年节婚庆、敬神祭祖等传统民俗活动中都有广泛的传播。木制糕饼粿印模以雕刻的手法制作。  相似文献   
56.
陈姓起源于河南淮阳,以国为氏。由于陈国内乱及后被楚所灭,其后裔遂向外流播。历史上陈姓由中原大规模地徙居福建共有五次,分别是在西晋末年、唐初、唐中期、唐末和北宋末年。明末以降,生活于福建的陈姓族人又开始播迁至台湾,并成为台湾第一大姓。  相似文献   
57.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拓展两岸职业教育合作.文章介绍了台湾地区高职教育成功经验.着重探析福建省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借鉴台湾地区高职教育成功经验与加强闽台两岸高职教育合作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8.
要实现福建电视产业的大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实行区域性与平民化相结合,在此原则下积极探索与台湾电视产业对接的可能,用好、用足国家给予的台海政策,壮大福建电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9.
<正>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改革开放三十年,闽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下了数不清的"第一"。《海西之路》专门用两集的篇幅论述闽台关系三十年的发展与变化,这也说明了闽台关  相似文献   
60.
当今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已是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若能以电子商务促进闽台旅游合作,将对两岸的经济发展、和平统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目前闽台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闽台旅游电子商务合作的可行性,并积极寻求促进闽台旅游电子商务合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