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859篇
科学研究   56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45篇
文化理论   26篇
信息传播   3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百科知识》2011,(12):1-1
事件 近日,瘦肉精、火锅底料、催熟剂等食品安全问题又"跃"上各大媒体头条。各种恶性的、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曝光,说明中国的食品安全存在严重问题,到了必须彻底根治的时候。否则,百姓不安,社会难以和谐。  相似文献   
132.
麦当劳,这个让整个中国耳熟能详的外国快餐大亨,一度将中国带入崇尚洋快餐的行列里。在中国,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去麦当劳吃快餐,认为那是一种快乐;而父母也经常带孩子吃麦当劳,认为那某种程度上是对孩子的奖励。由此可见,国人对麦当劳洋快餐的热衷可见一般。但是,西式快餐也被认为是垃圾食品的典范,而且一直以来都爆出不少食品安全问题。不过在这里,我们只看它的广告创意。  相似文献   
133.
谭玉龙 《百科知识》2011,(20):36-38
随着各类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老百姓本就脆弱的神经日益敏感,各种激素、催熟剂、农药等都让人避之唯恐不及,我们也愈发怀念以前那菜绿瓜红的年代。站在超市中,人们常常不由自主感叹:现在的西红柿不如以前好吃了,用激素催大的鸡不如以前放养的土鸡有营养了。于是,人们更多的时候会停留于“绿色食品”专柜,宁愿多花点钱也要买一份“健康”、“营养”。  相似文献   
134.
肖丕强 《大观周刊》2011,(21):51-51
我国的食品安全一直不容乐观,这种不容乐观的状况,一方面取决于现阶段各种各样的食品从层出不穷,而质量却本能跟得上,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尽完善。而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已经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发展,但是面对层出不穷的食品问题,有关法律方面的漏洞和不足也就显现出来了。因此,针对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还有一定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35.
"西瓜膨大剂"再次挑动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原已十分脆弱的神经。然而,"西瓜爆炸"的戏剧性效果不应该成为夸大植物生长调节剂毒性的理由。需要反思的是先进的科技手段与落后的管理与观念、以及农业种植人员素质的不相匹配  相似文献   
136.
"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打破一种对食品安全治理的垄断,让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能够对各界开放,随着整个食品生产中相关知识的传播,可以逐渐地去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7.
王晓丽 《科技风》2011,(17):278
近年来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食品频频发生安全事故,凸显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缺失,也反映出企业普遍忽视和故意逃避社会责任的问题,以致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在阐述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出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我国法律规范、舆论监督和制度约束等措施,来促使企业转变经营观念,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以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38.
2010年,对于我们的健康而言,可谓危机四伏,各种危害健康的事件频发。毒豇豆、地沟油、洗虾粉、超级细菌……破坏我们身体健康的,更多的是人为灾难。而人造病的背后,其实更是一种社会病。相对于2009年的血铅、尘肺事件,2010年的张悟本猛捧猛批事件、王贝整形致死事件等均以更奇特的方式给大家再次敲响健康警钟。值得庆幸的是,在如此多的灾害性事件之外,也有像针灸申遗这样让国人为之骄傲的事件出现。  相似文献   
139.
《科学生活》2011,(6):6-7
同一切其他事物一样,食品添加剂也具有天使与魔鬼的两面性。现如今,社会上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的罪魁祸首多为食品添加剂,因此它们也倍受民众的指责。食品添加剂实际上已经成为诱使食品不合格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不少食品被判定不合格,实际上就是因为食品添加剂使用过量或者直接使用国家明文规定禁止的食品添加剂、非食用物质。  相似文献   
140.
《科学生活》2011,(6):68-69
消费者每天都要频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食品,而如今的食品又太不安全:既然食品无法实现“零风险”,那么消费者应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为消费者提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