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教育   234篇
科学研究   298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本文介绍了国防科技报告的定义、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国防科技报告工作取得的成绩、探索出新的工作模式,对国防科技报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2.
利用技术手段全面解决高校节能管理存在的弊端,提出控制与监测并举的节能管理平台的设计。平台采用B/S/D三层体系结构开发,利用微软的嵌套技术与.NET技术实现节能数据的整合汇总,直接切断无序浪费能源行为,实现网络化管理节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83.
张慧  郭婧娟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7):185-190
针对目前正式契约不能有效激励EPC合作主体共同努力的问题,借助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两种不同契约关系下双方的合作关系,探讨关系契约的激励作用.研究表明,在正式契约下节能项目的 系统收益并不能达到最优,引入关系契约之后,通过具有"自我实施"性的承诺可以使双方共同努力,从而使节能项目的 系统收益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84.
The massive number o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devices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is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The operations of these devices rely on consuming huge amounts of energy. Power limitation is a major issue hindering the operation of IoT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To improve operational visibility, Low-power devices which constitute IoT networks, drive the need for sustainable sources of energy to carry out their tasks for a prolonged period of time. Moreover, the means to ensure energy sustainability and QoS must consider the stochastic nature of the energy supplies and dynamic IoT environment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enhanced protocols and algorithms are capable of predicting and forecasting demand as well as providing leverage at different stages of energy use to supply. AI will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 infrastructure and decrease waste in 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s, ensuring their long-term viability.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a survey to explore enhanced AI-based solutions to achieve energy sustainability in IoT applications. AI is relevant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various Machine Learning (ML) and Swarm Intelligence (SI) techniques in the design of existing protocols. ML mechanisms used in the literature include variously supervised and unsupervised learning methods as well as 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 solutions. The survey constitutes a complete guideline for readers who wish to get acquainted with recent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advances in AI-based energy sustainability in IoT Networks. The survey also explores the different open issues and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85.
甘肃省能源经济系统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冕  陈兴鹏  杨福霞 《资源科学》2010,32(2):359-365
能源经济系统的优化不仅是实现区域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本文以甘肃省为研究案例,基于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进而运用结构分解模型,对比分析了影响单位GDP能耗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GDP与能耗总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促进甘肃省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是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产业结构变动对全省能源强度降低的贡献份额较小;对能源强度降低贡献较大的为第二产业的效率份额与结构份额,而第三产业结构份额对能源强度降低的贡献为负。文章最后从产业结构优化、关键技术推进、能源结构优化三个角度提出了甘肃省能源经济系统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6.
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中国的碳排放问题不仅体现在总量增长方面,而且也体现在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变化方面。从大区地域系统变化来看:东部地区的碳排放始终在全国占据着主导地位;中部地区碳排放在全国的比重表现出稳中有降的态势;西部地区比重虽较小,但基本保持着上升趋势。从省(区、市)级变化来看:1953年以来,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不断增大,并且其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1952年为起始阶段、1953年-1980年为初级分化阶段、1981年-2005年为快速演进阶段。本文试图通过产业-能源关联和能源-碳排放关联两个基本评价模型,解析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①产业结构的演进决定着一次能源消费的基本空间格局;②地区产业结构多元化程度越是走向成熟,其一次能源消费的增速也就越是减缓;③缓慢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是难以降低地区碳排放增长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快产业结构演进速率以逐步减缓地区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以及最大限度地改善各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的一次能源供应结构,是有效控制区域碳排放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87.
随着中国快速城市化,传统的供水方式正面临严峻挑战,雨水利用这一古老的水资源利用技术,被实践证明是解决城市水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城市其他不透水面集雨利用相比较,屋面收集的雨水水质高,因此屋面集雨利用系统在世界上被广泛应用。本文建立了居住区屋面集雨利用潜力的计算方法,并据此计算出北京2002年~2007年居住区屋面依据实际年降水量和多年平均降水量可收集的水量分别为2.16亿m3和2.75亿m3,雨水利用对家庭生活用水的节水效率分别为7.2%和9.3%。通过分析影响北京雨水利用的因素,预测了2020年北京居住区屋面可收集水量与不同情景下的收集利用量。最后针对北京雨水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8.
基于LMDI的江苏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岳婷  龙如银 《资源科学》2010,32(7):1266-1271
2002年以来,随着江苏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速度逐步加快,而省内能源供给远远小于需求,能源保障势必影响江苏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全面分析江苏省能源消费增长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六大行业的能源消费入手,采用LMDI模型把江苏省1996年-2008年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的效应分解为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效应分解与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效应是促进能源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而强度效应对能源消费增长的抑制作用是江苏省近年来能源消费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结构调整带来的结构效应对能源消费增长的抑制作用还未显现出来;另一方面,工业尤其是高耗能行业生产效应的增长是江苏省能源消费强度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要降低江苏省能源消费强度,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完善相应的法律和政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89.
李睿  韩震  程和琴  江红 《资源科学》2010,32(4):600-605
本文根据国际水生资源管理中心网站的东海区生物资源数据和历史资料数据,利用Ecopath模型对东海区生物资源能量流动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东海生态系统存在4个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是碎屑和浮游植物;第二营养级是一些草食性的动物;第三营养级为第一级肉食动物;第四营养级为第二级肉食动物,并且大多为杂食性鱼类。东海区生态系统分为32个功能组。东海区Ecopath模型基本参数主要有:生物量(B)、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P/B)、消耗量与生物量的比值(Q/B)和生态转移效率(EE)。Ecopath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总捕获为5.761t(/km2·a)、总消耗量为2621.630t/(km2·a)、总输出为106.339t/(km2·a)、流向碎屑总量为1303.487t(/km2·a),总生物量(不包含碎屑)为73.478t/km2,系统总流量为5393t(/km2·a),数据表明东海区的营养水平、生产力水平和饵料生物水平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初级生产力与呼吸量的比值为0.825,说明东海区生物资源栖息环境质量处于较好的水平;生态系统连接指数和系统杂合度分别为0.172和0.199,表明东海区生态系统不同营养级之间的捕食活动复杂性还比较低;捕获平均营养级为3.1,较往年有所降低,说明东海区的生物资源处于退化状态。  相似文献   
90.
针对高校节能减排成果转化率低的现象,以高校节能减排成果转化效果为研究对象,从论文、项目和专利三个角度分析评价,揭示转化效率低的深层次原因;以多主体协同为切入点,构建政府、企业、高校的联动机制,实现多主体协同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模式,并提出了现实可行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