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3篇
教育   1107篇
科学研究   25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0篇
综合类   127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高杨  郑志浩 《资源科学》2021,43(10):1990-2002
2020年后,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将从以往的“扶贫”战略向“防贫”战略转变,亟需构建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改善农村低收入家庭的食物安全,推动长效减贫。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全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估计了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卡路里、宏量营养素和4种关键微量营养素的收入弹性,利用所得弹性估值模拟了实现不同营养目标所需的现金转移支付金额,利用食物与营养的转换关系模拟了实现不同营养目标所需的实物转移支付金额。研究结果表明:①大部分营养素的收入弹性偏小。②实物转移支付比现金转移支付能够更为有效地改善农村低收入家庭的食物与营养安全。③补贴成本相同的条件下,主副食相结合的实物转移支付方式相较于其他形式的实物转移支付,可更加均衡地改善低收入人群的营养状况。进入后扶贫时代,我国可以考虑建立当前许多国家(如美国、印度、埃及等)实施的实物转移支付制度,有针对性地保障低收入家庭的食物和营养安全,改善低收入人群的营养均衡状况。  相似文献   
82.
从用户和供电商双方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利用远期合约规避风险甚至获利的经济学原理.研究结果表明,买电方和供电方均具有选择各自远期合约的权利,双方可根据不同电力价格的波动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83.
选取1988-2011年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格兰杰原因,城镇居民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每增加1%,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将提高0.338 44%.因此,可通过提升可支配收入水平,增强居民出游动机,进一步完善假期制度及大力发展旅游业等措施带动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4.
在阐述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草)实施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退耕还林(草)成果巩固过程中存在的政策宣传普及深度不够、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不到位、补助兑现透明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完善补助兑现公示制度、健全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等农户增收措施,以及推行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战略的政策建议,以促进西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使农民早日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85.
基于1 294位参与江西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新型职业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倾向性得分匹配估计法、中介效应分析法等计量方法,检验技能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以及其可能存在的作用机理。基础结果表明:技能培训能够显著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水平。组群差异分析发现:技能培训能够提升未有过村干部经历的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水平;技能培训能够提升非农户及非农兼业户的收入水平。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社会资本能够强化技能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因此,要做好技能培训的顶层设计,加大技能培训的资金扶持力度以及精准定位技能培训主体与内容。  相似文献   
86.
新冠疫情不仅是一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还广泛地产生经济和社会影响。依据“学习趋势”框架,选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冠疫情应对小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统计处、世界银行教育统计数据库中共170个国家与经济体的数据,构建终身收入视角下学前教育中断的中长期经济后果测算模型。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10月31日全球学前教育中断实质造成相当约0.38个正常学年学习增量的直接损失,其对应人均终身收入损失约8.5万美元(2017PPP),相当于成年后预期年均收入下降3.05%。在全球层面,中长期经济损失累计约21.1万亿美元(2017PPP),其中欧亚大陆国家所承担的中长期经济代价将达全球损失一半以上。新冠疫情下,全球学前教育中断的影响是普遍且深远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区域都无法独善其身,各国应团结正视教育系统所面临的严重挑战,以实际行动恢复优质且连续的学前教育。  相似文献   
87.
以四川省各市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为测度指标,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离差与比率分析了四川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分异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总体空间差异十分显著,绝对差异在迅速扩大,而相对差异处于不均衡状态并略有缩小的趋势;空间局部差异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较快、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较高的市州与其他市州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变动,形成了以成都为核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中部高值区和川西北和川东北两个低值区,处于中等水平的市州则主要分布川南盆地地区和攀西经济区,五大经济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差异明显,内部发展水平不平衡特征也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8.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中部欠发达省份,城镇化对发展具有持久的拉动作用.对安徽省1978年到2012年的城镇化率与人均GDP进行回归分析,也证明城镇化建设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以安徽省为例,结合之前城镇化建设的实际状况,对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9.
近年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制度中初次分配的比重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这一趋势持续下去将影响到国内消费需求的增加,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剧收入分配间的差距。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收入分配制度发现,造成收入分配不合理的原因在于参与收入分配的要素存在分配比例失调、分配结构不合理、积累与消费之间关系失衡等情况,最后据此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0.
在收入分配研究领域,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历来是经济学家争论的一个焦点。有人认为效率与公平之间是矛盾的,重效率必然会损害公平,重公平也会损害效率;有人则认为效率与公平是一致的,从长期来看效率与公平是相辅相成、互为基础的。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迥异的逻辑“悖论”,显然是由于对公平概念存在因人而异的多元理解造成的。如果将公平定义为起点、过程和结果三方面相统一的概念,则在社会再生产的统一过程中,效率与公平既不是绝对的对立,也不是绝对的一致,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所谓效率与公平的优先排序只是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环节在一次再生产过程的逻辑次序,是从微观到宏观进行分析的逻辑安排,而不是区分孰轻孰重的规范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