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5篇
教育   322篇
科学研究   12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6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对运城市圣天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项目开发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运城圣天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内外环境分析,结合运城市圣天湖的地理位置、交通环境、文化特色、政治经济基础、特色体育活动以及独特的地域特色活动等条件,认为可以从精品特色运动休闲项目和大众化运动休闲项目两方面进行项目开发,既体现精品赛事又考虑大众休闲,通过项目开发打造运城市圣天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特色内涵,从而吸引各类游客,为小镇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黎聪  李晓文  郑钰  宋晓龙  曾桉 《资源科学》2008,30(10):1571-1578
基于1987年、1997年和2005年3期TM遥感数据,对衡水湖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以农田为景观基质,水体和芦苇沼泽交错分布构成区域湿地生境的主体斑块,其余景观类型呈以小尺度斑块散布于区域中。保护区湿地景观改变较明显,湿地由1987年的20.2%上升到1997年的23.4%,2005年占到22.3%,农田向湿地类型的转变最为显著,农田和湿地类型之间的动态转换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保护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的演变。从景观类型水平来看,表现为水体的平均斑块面积增加,由1987年的3.5187hm2减到1997年的2.0187hm2到2005年为4.3997hm2,破碎度指数下降;聚合度指数和最大斑块指数先降后升,而连接度指数先增后减;芦苇沼泽平均斑块面积下降明显,由1987年的2.6169hm2降到1997年的0.5437hm2,到2005年为0.3558hm2,且形状日趋复杂自然,最大斑块指数和聚合度指数持续减少,而连接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则相反,但总体上芦苇沼泽沼泽小面积斑块数量仍占相当比例,破碎化程度仍维持较高水平。在景观整体水平上,保护区的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破碎化指数由1987年的51.068增到1997年的74.0985后2005年减为37.88,以农田为景观基质的蔓延度指数则先降后升。景观格局分析表明,衡水湖保护区湿地面积逐步恢复,破碎化程度降低且景观日趋多样化,连通性虽不及1987年历史最高水平却呈加强趋势,湿地生境质量得到优化,2005年湿地恢复的景观格局的空间配置达到3个时期的历史最高水平,也体现了保护区规划管理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3.
吴红波  郭忠明  毛瑞娟 《资源科学》2012,34(12):2289-2298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湖泊变化已是国内外地学界关注的环境问题,并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的重视。本文以长江中下游的6个典型湖泊为研究对象,基于2003年-2009年ICESat—GLAS测高数据,采用高斯滤波法对ICESat—GLAS测高数据所对应的回波进行去噪后,用于识别水体与陆地;采用融合算法从LandsatTM影像数据提取湖泊边界;提取湖泊边界内的ICESat—GLAS水位观测值构建了湖泊的年际和年内水位变化,进一步分析了6个湖泊的水位变化时空特征与原因。结果表明:从LandsatTM中提取湖泊边界的精度达到10m,ICESat—GLAS测高数据推算出洪泽湖蒋坝站、洞庭湖城陵矾站、鄱阳湖星子站和都昌站、太湖西山观测站、巢湖闸站和高邮湖高邮站的ICESat测高数据验证的平均精度分别为-3.9cm、-8.3cm、-9.0cm、-2.5cm、-3.1cm和-4.1cm;在整个观测期间,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湖泊水位呈周期性波动,但较历史观测资料,湖泊平均水位有所降低,且自2006年10月以后三峡工程对洞庭湖的水位调控明显。  相似文献   
14.
冯卫英  杨明  周琳  尹盈  王玉花  黎星辉 《资源科学》2012,34(12):2316-2322
历史名泉是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中的重要元素。为了客观评价环太湖地区现存历史名泉水质,进而进行资源保护并为科学开发提供依据,本文从环太湖地区旅游景点的著名茶事井泉中选择6个井泉分别采集水样,对泉水的感观性状、一般理化性状、毒理指标和微生物数量等24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现存参检名泉水中铅、硝酸盐超标,部分水样的可溶性固体和微生物含量超标,这些泉水不能直接饮用;按照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进行综合评价,卓锡泉、虎丘泉、惠山泉都达到Ⅱ类地下水,金沙泉、无碍泉、憨憨泉仅达到Ⅳ类地下水。水质分析的结果表明对环太湖地区现存历史名泉的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太湖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已经成为各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如何快速有效抑制蓝藻的疯长势头,阻止水体继续恶化,更是刻不容缓。文章将就底泥生态疏浚和水葫芦治污这两种蓝藻控制应急方案作简要评述,建议可以结合两种方案的不同作业最佳时期进行综合应用,控制蓝藻生长,达到改善太湖水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过程探析--以龙感湖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长江中游湖泊——龙感湖湖中心钻孔沉积物中硅藻组合和总磷变化记录了近百年来龙感湖富营养化过程.通过对沉积物中漫地花粉与入湖营养盐关系以及磁化率的分析表明,人类活动导致的漫地破坏和土壤侵蚀是龙感湖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同时指出,流域农业化肥的使用导致了水质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7.
衡水湖微生物菌群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衡水湖水体4个水平采样点(深水区、芦苇区、香蒲区、荷花区)的主要理化指标与微生物菌群的丰度及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深水区的水质量最好,其次是芦苇区、香蒲区和荷花区.同时讨论了水体微生物与TN和TP等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水体污染物的来源及其保护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生态补偿是当前生态经济学界的热点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广泛采用的政策措施.随着生态保护的加强、生态工程的实施以及保护和发展矛盾的加剧,我国对生态补偿也越采越重视.洞庭湖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资源丰富,是长江生态功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湿地恢复和洪水控制的重要地区;但在生态补偿方面,洞庭湖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关于洞庭湖区的研究也存在相当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前后洞庭湖水体中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以及重要理化指标的变化,可以发现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浮游植物群落及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水体理化性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为:水体含沙量下降,透明度增加,水体环境容量减小,水体流速减缓。近年湖体氮、磷等营养盐污染负荷有所加重,洞庭湖的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增加,洞庭湖局部区域已出现了轻度富营养化状况。  相似文献   
20.
环太湖地区经济变迁与体育旅游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新亚 《体育学刊》2006,13(1):42-44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环太湖地区人们对体育旅游的认知度还不够高,市场开发体系还不够健全,“环太湖体育圈”规划还不够完善,缺乏经营人才与特色品牌。提出了健全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和促销体系及“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确立环太湖地区体育旅游发展的品牌与“人才兴区”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