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1篇
科学研究   58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编者按] 张德明教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远程教育教席主持人,现任上海远程教育集团主任、上海电视大学校长、上海教育电视台台长,同时兼任中国教育电视协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92.
拥有一定数量的原创前沿科技成果是一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21世纪日本诺贝尔科学奖获奖数量出现“井喷”现象,本文对2010年之后日本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受政府资助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日本科技计划支持顶尖研究成果取得的特点,建议借鉴日本经验,制定长期合理目标引领发展、加强科技计划在部门之间的协同和衔接,强化基础研究系统部署、促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统筹布局与共享利用等。  相似文献   
93.
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1900—2005年英美籍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与年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纠正已有类似研究中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方法的不足,得出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与年龄变化曲线是单峰曲线,并分析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年龄曲线的启示,为探索杰出人才的成长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首次授予,截至2001年已有164位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因其创造性贡献而获奖。对这些获奖者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多数获奖者集中于欧美国家,尤其越来越集中于美国的少数机构,获奖者最早做出与获奖有关成果的年龄和获奖年龄越来越大、获奖成果得到社会认可的时间越来越长,多人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已成为一种趋势等。  相似文献   
95.
文章分别考察了日本岛津制作所年轻工程师田中耕一和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两位教授上个世纪80年代展开MALDI研究的经纬及其相关研究成果的发表情况。文章指出:尽管双方各自独立地开发出了MALDI法,但前者当年只是以专利的形式,而后者则是以论文的形式公开自己的研究结果,不过,无论是从实验研究,还是从论文发表来看,田中都称得上是使用MALDI法对蛋白质分子展开质谱分析的第一人。文章最后还对田中这位非西方出身,只有大学本科学历,且无SCI论文的企业工程师最终脱颖而出,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一事的意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6.
穆荣平  廖原  池康伟 《科研管理》2022,43(10):160-171
准确把握杰出科学家成长规律是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制定前瞻性和针对性的重要保障。综合使用统计分析、比较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组合对1901—2021年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群体的成长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杰出科学家做出重大成果的时间集中在35~45岁,其重大科学贡献获得学术界认可的平均年龄在57~58岁,其中,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平均获奖年龄呈现上升趋势,而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平均当选年龄呈现下降趋势;(2)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重大成就获得认可的时间相对较短,物理学等领域重大成就获得认可的时间相对较长;(3)杰出科学家通常拥有良好的科学教育背景,并在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平台进行过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在一流的学术环境中成长起来;(4)杰出科学家的涌现表现出较强的群落效应和明显的师承关系,师承关系是杰出科学家成长的重要因素,师从名家可以有效促进科学家成长。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对杰出科学家支持政策和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制定提出了两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7.
诺贝尔科学奖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科学奖 ,其获得者的成才之道对各国教育都有极为重要的启发意义。作者着重从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家庭教育、学习工作环境、业余爱好和兴趣三个方面分析了他们的成才过程与特点 ,并对这一过程的教育意义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以期对中国的教育提供些微的借鉴  相似文献   
98.
瑞典文学院对诺贝尔遗嘱的理解,充塞了特定的西方文化内涵,并为此造成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漏选与错评、政治倾向性和地区分布不合理等缺失  相似文献   
99.
文章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国籍,获奖时的年龄等方面对1901-2009年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分布做了统计,从中得出了造成世界科技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的原因,探讨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指出中青年始终是取得创新成就的关键力量,并为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提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0.
诺贝尔科学奖金是衡量各国和各组织的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尺度.20世纪前20年诺贝尔科学奖金数的分布情况,反映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发展中心从英国向德国转移的明显趋势.德英两国大学对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重视程度的显著差异,以及两国政府对教育国家主义的不同践行,导致德英两国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升降,并最终引起世界科技发展中心的易位和科技基本格局的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