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97篇
教育   1568篇
科学研究   560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53篇
综合类   92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6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20,23(2):171-182
The authors present a new conceptualization of mega sports event legacy delivery, which accounts for the problematic nature of legacy by viewing it as a wicked problem. Research on mega sports event legacy has focused on establishing typologies of legacy, investigating outcomes, and consequences, with limited attention to legacy delivery.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legacy delivery has largely relied on a positive, utopian legacy rhetoric. In contrast, the authors adv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legacy by proposing a conceptual approach of the legacy delivery process, to enable empirical studies in different contexts to be conducted. Specifically, the authors examine the wicked problem of mega sports event legacy delivery from a Critical Realist perspective, which serves to give meaning and order to this complex process. This conceptualization reveals that legacy delivery is inclusive of deep social structures which underpin different stakeholders’ interpretations and interactions, which produce or limit legacy delivery. The role of social, generative structures as causal mechanisms has not been considered as a way to understand legacy delivery previously.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are discussed to demonstrate the value of this new approach. Importantly, this conceptualization focuses on processes rather than outcomes and encourag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unexpected or unanticipated components of legacy delivery beyond the formal policies and plans designed to create or leverage legacy.  相似文献   
102.
考虑到生鲜品的易腐性、高时效性和对运输环境要求高的特点,为减少生鲜品配送企业的配送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在车辆载重、时间窗、生鲜品保质期等约束条件下,提出将配送总成本最小化和生鲜品新鲜度最大化的多目标车辆路径优化模型。利用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NSGAⅡ)对模型进行求解。求出满足配送总成本最小和生鲜品新鲜度最大的相对较优解,证明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在大规模配送和客户地理位置分布较为分散的情况下,对生鲜品新鲜度的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3.
对《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丹  刘达玉 《高教论坛》2006,(5):108-109,7
《食品理化检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但目前的实验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实验内容孤立、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训练、样品分析中只重视测定环节等。为此,提出了进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实验前期准备工作,有利于加强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让学生自己进行样品制备,加强学生在样品的采集、制备与预处理、样品的保存等方面能力的训练;重视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相似文献   
104.
基于新鲜度和配送成本的易腐食品配送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企业在制定易腐食品配送计划时难以权衡配送总成本与交付产品的新鲜度的问题,建立以配送总成本最低和交付产品平均新鲜度最大为目标,带时间窗的易腐食品配送路径规划模型。采用自适应差分进化(differential evolution,DE)算法求解模型,通过数值算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与基本DE算法和基本蚁群算法的求解结果进行对比,自适应DE算法的求解结果更优,收敛速度更快。求得的帕累托解集表明配送总成本与交付产品平均新鲜度相悖,增加少量的配送成本可以使交付产品的平均新鲜度得到大幅提升。对易腐食品保质期、时间窗宽度和车辆装载量进行灵敏度分析,为企业在不同配送情景下在配送总成本与交付产品的平均新鲜度之间的权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106.
在线作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网上教学支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线作业管理系统为师生提供方便的在线作业管理环境,实现自动化和无纸化作业管理。在线作业管理系统的关键功能包括布置作业、提交作业、批阅作业、统计作业等。文中结合深圳大学在线作业管理系统,详细阐述在线作业管理系统整体结构和关键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07.
我国绿色食品生产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食品生产是我国一项新兴产业,代表着农业发展的方向。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要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提高公众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为绿色食品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模式,并加快绿色食品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8.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食品安全信息预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顾小林  张大为  张可  浦徐进  曹文彬 《软科学》2011,25(11):136-141
针对食品生产加工的安全问题,建立了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食品安全信息预警模型,此模型从数据挖掘视角以食品生产加工的检测数据为处理对象,分析数据异常情况,采用改进的关联规则挖掘APTPPA算法,生成关联路径树、寻找频繁项集、最大频繁项和最大关联规则,进而抽取报警关联规则,挖掘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并进行诊断和预警,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预警挖掘模型的正确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9.
This study explores post-recovery satisfaction and post-purchase intentions with service recovery of online shopping customer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n perceived justice and emotions based on twenty scenarios that combine five service failures and four recoveries. Analytical results indicating that in addition to enhancing post-purchase intentions and post-recovery satisfaction among customers, distributive justice increases positive emotions and decreases negative ones. Additionally, procedural justice enhances post-recovery satisfaction as well as increases positive emotions and decreases negative ones, while interactional justice only increases post-recovery satisfaction of customers. Moreover, while positive emotions increase post-recovery satisfaction, and vice versa. Post-recovery satisfaction positively affects post-purchase intentions.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operators and managers of online shopping websites.  相似文献   
110.
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佰发  苗长虹 《资源科学》2020,42(3):460-473
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状况的重要表征。研究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厘清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及粮食保障用地、生态保育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规划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和空间自相关,从城市群、省、市、县多尺度入手,利用7期土地利用数据对黄河流域1970—2015年土地利用状况及变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生态保育用地和耕地占比多年平均值分别为79.04%和18.64%,表明生态保护和粮食生产是其两大主体功能;②城乡建设用地占比逐年提高,城市群地区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体空间;③黄河流域耕地、生态保育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各节点年份Moran’s I均大于0.75,表明3种功能类型用地具有强空间正向集聚效应,呈现出“凹”字型分布格局;④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以牺牲耕地为代价,同时部分农村居民点用地逐渐转化为城镇用地;⑤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是促进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因素,驱动力因素存在区域差异,在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南,经济水平达到一定规模后,伴随经济再发展不会出现大规模城乡建设用地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