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5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365篇
教育   3885篇
科学研究   1010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353篇
综合类   302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3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656篇
  2012年   440篇
  2011年   414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341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经济作为人的基本社会活动,必然受到人的化因素的制约。以往的经济学研究未能对经济发展中的化因素进行深入探讨,这是一大缺憾,人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形成其化、而化又制约其经济活动。化的基本内容就是经济意识。化变革对经济变革具有前导作用。经济变革则实现化变革。  相似文献   
62.
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在于“改朝”(即推翻清政府)和“换制”(即以“共和政体”取代“帝制专制”),孙中山改建次说到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教训,主要是由于他将辛亥革命的“下限”划在“二次革命”以后,不能将辛亥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划上等号。“洪宪帝制”与“张勋复辟”很快遭到失败,也表明“共和”思想的潜能将辛亥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划上等号。“洪宪帝制”与“张勋复辟”很快遭到失败,也表明“共和”思想的潜在威力,关于革命斗争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既不能因重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而否认革命斗争曾在历史上起过的重大作用,也不能认为革命斗争适用于任何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63.
在20世纪的百年中,课程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出了以下特征:1.“理想”与“现实”的交织;2.超越“物”与“人”的迷惘;3.由“绝对”到“相对”;4.由客观性到主观性,现代课程需要在一个更新,更高的视角和更富有人性的角度来审视其价值取向问题,要重视现代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  相似文献   
64.
在戊戌维新运动中,教育改革从根本上动摇了旧的封建教育制度,同时也为我国的近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和近代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奠定了根基,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是我国由封建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65.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建设过程是文化变迁的过程,表现为价值取向与一系列行为模式的转换;文化变迁必将发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撞,法制建设也必将出现中西文化的撞击;中国要实现法文化的整合,就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法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6.
"新基础教育"通过成型性研究中期评估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推进型评价"概念.本文在分析学校转型性变革中推进型评价的性质基础上,介绍了推进型评价指标体系构成的特点与权重分配,同时揭示了"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中期评估活动过程中的方法论思想,及评估活动对所有参与者产生的评估效应和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67.
Studies have acknowledged children not as climate change victims only, but also as climate change actors. However, only a few have addressed the preparatory stages of children as climate change actors. However, the few studies that addressed these preparatory stages gave attention only to the roles of school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without adequate attention to that of parents. This article therefore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role of eco-parenting in building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capacities in children. Relying on the authoritative parenting model, the article avers that eco-parenting can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children's abilit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mitigate, and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impacts.  相似文献   
68.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was a period of pedagogical enthusiasm and renewal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Based on a list of articles concerning art education published in Belgian periodicals between 1903 and 1923, the author undertakes an analysis of the title words in order to study how the subject was able to evolve. For this purpose, the pertinent title words are grouped into content categorie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se content categories demonstrate specificity compared to other periods. The specificity of the subject at a given moment implies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ubject consists of the emergence, the decline or the exchange of categories, which can also be demonstrated. The connections of these variations to historical facts are substantiated. It can therefore be stated that these variations represent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subject. However, such emergence, decline and exchange of categories is only possible on condition that each category is able to vary independently of the others. This is shown by an autonomy index as well as by an 2‐test. Thus, art education did not drop from the sky as a ready‐to‐teach school subject. Art education is always what the people make of it, which makes reflection on what it could be or has to be so important at any given moment too.  相似文献   
69.
两汉“风俗使”演变及职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风俗使”源于三代周秦时期的采风制度,但至两汉时期,为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这种只观风谣的古老制度发生了变化。两汉的“风俗使”除继续其“观风采俗”职能外,还用来考察官吏得失,延登贤俊,存问耆老鳏寡孤独困乏失职之民,而且成了监察地方行政得失的一种重要辅助方式。作为一种受皇帝临时差遣的制度,“风俗使”虽没有形成固定的官职,也没有具体的职掌,但由精通吏治,明达政事,多历显位,具有一定执法水平的朝官吏组成的“风俗使”巡行郡国,在录怨狱、禁苛暴,查吏治得失,赈灾济贫,存问鳏寡,显贤进能,推进教化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弥补了中央行政职能的不足,在加强社会统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0.
政论学以日本留学生的创作为世纪先锋,奠定了中国人社科的激进传统。留学生政论学试图构思爱国主义的正面理论,并且释放新民政治的强烈变革感情.提倡积极参与政治管理的人精神,是中国集权体制和官本位化社会所欠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