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3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1.
众创空间是我国实施“双创”战略的重要载体,提高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是推进“双创”战略的现实需要。本文以我国30个省市为研究对象,考虑众创空间创新创业系统的关联特征,构建了两阶段混联网络DEA模型测度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然后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寻效率提升路径。结果表明:我国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整体效率全国均值仅为0.584,且至少75%的地区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整体效率在0.7以下,我国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分阶段来看,招商引资阶段、创业团队孵化培育阶段和企业孵化培育阶段效率均值分别为0.708、0.773和0.818;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活动各阶段的效率均受政府财政补贴、市场化水平、区域众创空间规模以及创新创业运营成本这4个条件的协同影响,并且这4个条件的不同组态构成了8条效率提升路径,并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市场驱动型”和“政府驱动型”两类模式。招商引资阶段适合“市场驱动型”提升路径,创业团队培育孵化阶段适合“政府驱动型”提升路径,而企业孵化培育阶段兼顾了“市场驱动型”和“政府驱动型”两类提升路径。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准确把握我国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水平,也能够为提升我国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提供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32.
数字创业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跨行业和领域边界经营,产品多元化战略是驱动数字创业企业迅速成长形成商业生态的重要举措。已有产品多元化影响因素研究从内部资源视角或外部需求视角考虑单一要素的驱动作用,尚未深入探讨各前因要素之间的互动和因果复杂性机制。因此,本文采用fsQCA方法,探究资源侧和需求侧的5个前因条件对数字创业企业产品多元化战略的协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创业企业的产品多元化驱动机制可分为3种模式:团队—用户质量驱动型、团队—用户数量驱动型、财务—用户驱动型。研究发现,单一的需求因素或单一的资源因素并不能直接驱动数字创业企业进行产品多元化,内部资源与外部需求的结合是数字创业企业进行产品多元化的真正驱动力。本文基于组态视角,探究了数字创业企业的产品多元化发展路径,对于把握数字经济背景下创业活动的全新内涵,推动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与国外隐形冠军企业“专注、聚焦”的发展战略不同,近一半的中国隐形冠军企业选择“多元化”突破发展瓶颈。已有多元化战略影响因素研究大多考虑某单一或多个要素,尚未深入探讨各因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因此,基于21家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数据,采用fsQCA方法,结合“隐形冠军”及多元化战略研究,探究“供给侧—需求侧—外部环境”前因条件对中国隐形冠军企业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隐形冠军企业产业内多元化分为需求侧协同型、关系驱动型和技术驱动型3种模式;产业间多元化分为能力驱动型、混合驱动型和环境驱动型3种模式。其中,需求侧驱动为产业内多元化提供内生动力,外部环境是产业间多元化的重要推动力,企业核心能力以不同形式对两类产业多元化起到显著驱动效应。本文基于组态观的整体视角,检验和拓展了中国情境下隐形冠军企业多元化发展路径,对于克服隐形冠军企业“成长的天花板”,推动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和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本研究基于WSR理论的分析框架,以我国91家产业创新实验室为样本,通过fsQCA的组态分析范式,剖析产业创新实验室高创新效率的驱动因素组态及提升路径。结果显示:(1)单一因素无法推动产业创新实验室的高创新效率;(2)存在3种能够驱动产业创新实验室高创新效率的组态路径,分别是“物理”层面的创新生态环境型组态、“事理”层面的高组织创新驱动型组态,以及“人理”层面的高层次人才引领型组态;(3)发现了1条能够产生低创新效率的组态路径。故建议相关组织为提升产业创新实验室创新效率,需审慎思考自身资源特征优势或劣势,并结合“物理-事理-人理”三个层面的因素组合,优化调整资源配置与优势能力建设,以摆脱条件劣势局限,实现创新效率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35.
组织能力一直是创业与战略管理领域研究的焦点。然而,现有研究对新创企业和成熟企业如何在不同环境动态性水平下运用组织能力形成企业竞争优势尚未达成共识。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和环境动态性将企业所处的动态情境划分为C1(新创企业-低环境动态性)、C2(新创企业-高环境动态性)、C3(成熟企业-低环境动态性)、C4(成熟企业-高环境动态性)四种状态。基于能力的组态视角,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运营能力(资产性资源和职能能力)、动态能力(感知能力和利用能力)、即兴能力(创造性和自发性)六个前因条件在上述四种情境下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路径。通过对286份来自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无论哪种情境,任一前因条件均不构成企业高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但是运营能力在形成企业竞争优势方面发挥着更加普遍的作用。(2)研究发现了组织能力驱动企业高竞争优势路径的5种类型:双能力直接驱动型、即兴能力间接驱动型、即兴能力直接驱动型、动态能力间接驱动型、双能力间接驱动型。(3)无论处于何种环境动态性水平,新创企业和成熟企业能力组态均存在差异。(4)无论企业处于何种生命周期阶段,高环境动态性和低环境动态性下即兴能力和动态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的驱动路径存在差异。研究发现对于组织能力驱动企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6.
为丰富关于区域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实现路径的理论分析,构建“供给-需求-环境”分析框架,以中国31个省份为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基于组态视角分析风险资本深化、区域创新能力、政府支持力度、科技中介规模、创新环境水平以及大数据技术发展6个条件变量影响区域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的联动关系及影响具体路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受多个条件因素共同作用,并无产生高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的必要条件,其中区域创新能力、风险资本深化、政策支持、科技中介规模及创新环境是核心条件;存在4条高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实现路径,部分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其中政策、中介和创新环境支撑下供需驱动型路径包含的案例数目最多;产生非高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的路径有4条,且与产生高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的4条路径非简单对立关系。由此,建议各地区在发展风险投资市场时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路径,政策着力点避免单一且注意协同性。  相似文献   
37.
As key player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EI) assume a position as catalysts in creating and disseminating knowledge with repercussions in the societal, economic, political and innovation environments. In this scenario, HEI are facing the need to bala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ir traditional missions—teaching and research—with the pursuit of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This brings awareness of the need to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HEI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HEIEP) and how to measure it. Based on HEInnovate, a self-assessment tool resulting from a joint effort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the OECD,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benefits of university entrepreneurial metrics, analysing HEIEP as a discriminant function of the HEInnovate dimensions complemented with a qualitative approach using 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fsQCA). The analysis provides valuable details, presenting recipes based on the HEInnovate dimensions or combinations of dimensions to achieve a mission legitimation. This research brings awareness to the use of the HEInnovate scale, where it is possible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capability dimension to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EP) and university mission legitimation.  相似文献   
38.
绿色技术创新是引领绿色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何有效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是政府决策部门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技术—市场—制度”三重条件出发,以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导致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差异化的联动效应与路径选择。研究发现:高研发投入是产生高水平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高水平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存在2种驱动路径,即“政府补贴主导下的自主研发与引进吸收驱动型”和“环境规制主导下的自主研发驱动型”;在中国经济转型期,政府的“帮助之手”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高强度的环境规制只有与其他条件相匹配才能发挥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背后多重条件间复杂互动本质的理解,并为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形成差异化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路径提供有益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39.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纷纷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以吸纳互补性知识资源。然而,如何开展创新合作才能实现高水平知识转移绩效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基于268家高技术企业调研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索创新生态系统合作模式与知识转移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存在实现高水平知识转移绩效的必要条件。高水平知识转移绩效是多种合作模式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等效结果;存在3种实现高水平知识转移绩效的组态,分别为政产融驱动型、政用产学研驱动型与产学研用融驱动型,3种组态间存在重叠和替代关系,存在一种实现非高水平知识转移绩效的组态。研究结果从因果非对称性角度推动知识管理研究由单维视角逐渐转向多维整体视角,为企业选择创新生态系统合作模式以实现高水平知识转移绩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