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9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46篇
教育   1914篇
科学研究   77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123篇
综合类   466篇
信息传播   1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502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Research remains unclear on the impact of physiological load on perceptual-cognitive skills in sport. Moreover, no study has examined the training of perceptual-cognitive skills under physiological load. The current study comprised two phases. Firstly, we examined the impact of badminton-specific physiological load on anticipatory skills in expert badminton players (n = 13), including key underlying mechanisms, such as gaze behaviour. Under high physiological load, participants displayed less efficient visual search behaviour and showed a reduction in response accuracy. Secondly,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combining perceptual-cognitive simulation training with the high physiological load. Ten of the expert badminton players were assigned to a combined training group, where the simulation training and the physiological load intervention occurred simultaneously or an independent training group, whereby the two components were completed independently. The combined training group showed a positive change in the efficiency of their visual search behaviours compared to the independent training group, but no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were found. Overall,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high physiological load is detrimental to experts’ anticipatory skills. However, combining perceptual-cognitive simulation training with high physiological load can potentially negate these debilitating effects.  相似文献   
132.
Recent theories suggest that negative effects of fatigue on performance are determined by perception of effort and motivation rather than being directly caused by reaching physiological limits. In the current experiment, the influence of motivation on fatigue-induced decrements in soccer performance wa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Sixty amateur soccer players performed a validated soccer-passing test before and after a fatigue protocol. Results showed that players’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decreased after the fatigue protocol for players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contrast, players in the motivation group (i.e., with motivation experimentally induced after the fatigue protocol) were able to uphold their motivation and increase their performanc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tiv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performance under fatigue, as fatigue-induced decrements in soccer passing performance can be counteracted by high levels of motivation. Future research may explore the limits of this counteracting effect and extend findings to other relevant performance aspects.  相似文献   
133.
以我国草根组织中的典型组织——跑团为例,分析了我国跑团兴起的主要原因,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跑团内部机制不健全,治理方式滞后;缺乏稳定的社会资源;政府职能部门引导、扶持不力;相关的规章制度、法律不够完善;较难获得合法身份致使发展受阻,缺少主管单位监督和行业自律;跑团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对于各种跑团社交软件及社交平台的管理不够。据此提出了对策:对跑团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充分发挥中国田协的指导与监督作用,政府部门不断完善跑步公共服务体系,加强跑团制度建设与规范管理,健全安全健康监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4.
135.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等科研方法,以东京奥运周期中23届和24届羽毛球世锦赛成绩为主要依据,分析我国男子羽毛球发展现状及各国在各单项上的竞技实力,前瞻东京奥运会周期世界男子羽毛球竞争格局。结论如下:我国男子羽毛球队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面临着人才青黄不接、年轻选手比赛经验不足,心理素质较差、技战术观念滞后等的尴尬局面。在竞争格局上,中国男子羽毛球队在世界羽坛上的优势地位遭到了严峻挑战,以丹麦为首的西方国家羽毛球队实力逐渐增强,亚欧之间的竞争力呈缩小之态势。在男子单打项目上,呈现出群雄逐鹿的局面;男子双打项目,则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混双方面,我国实力强劲,力压群雄,保持着较强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36.
共同体的界定、内涵及其生成——共同体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体作为一个基本的社会学概念,尽管也有学者倾向于把它看作一种"想象出来的安全感"或者充满想象的"精神家园",但早期主要是指一种共同的生活.在当代,共同体的概念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并且在不同语境和话语体系下对共同体的认识和理解往往难以达成一致.总体而言,共同目标、身份认同和归属感是共同体的基本特征,也是共同体赖以生成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37.
张宝生  王晓红  陈浩 《科学学研究》2011,29(7):1056-1063
 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科研合作效率是团队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运用DEA模型的视窗分析和相关分析,将经费设施、人力资本、制度保障作为投入指标,合作深度、合作广度、合作提高为产出指标,以16个虚拟科技创新团队2004-2009年的调研数据为样本,对团队科研合作效率变化趋势、稳定性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合作时间的延长,团队科研合作的总体效率(TE)、纯技术效率(PE)具有波动上升的趋势,规模效率(SE)不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各团队效率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要提高SE应该从提高经费设施的相对产出入手,要提高PE应该从提高人力资本的相对产出入手,制度保障对TE、PE和SE都有影响,团队应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有序扩张”。  相似文献   
138.
研究其内部知识协同的动机,对于企业更好的管理和激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知识协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从知识贡献者和知识寻求者两方面,探讨了影响研发团队成员主动参与知识协同的动机因素,并构建了理论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个人声誉、共享意愿及群体认同对知识贡献者参与组织学习的动机具有不同影响;社会地位、渠道多样化及社会存在感对知识寻求者的主动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应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均对协同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且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团队激励对组织学习和知识协同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具有干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9.
庄越  潘鹏 《科研管理》2016,37(4):27-35
合作创新项目因其跨组织合作的特征,面临较大的关系风险。本文通过对上百个不同行业合作创新项目的问卷调查与多元统计分析,揭示在我国合作创新项目关系治理过程中,如何通过团队积极的管理嵌入,改善以项目组织特定岗位安排为标志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升华任务及关系冲突的风险识别、预警和处置的艺术,从而明确合作创新团队在工作、情感、道德关系治理中的有效策略。研究发现团队冲突处理艺术对情感关系治理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通过对激发创新团队创造力的项目扩展绩效的有效调控,更好地实现创新项目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40.
孙红霞  马鸿佳 《科研管理》2016,37(7):97-106
依据Timmons创业模型,在分析东泊子村创业历程的基础上,本文从机会、资源和团队三方面分别分析农民创业过程中的机会开发、资源拼凑和团队融合行为,并提出四个相关研究命题:首先,农民创业过程中对创业机会的发现,主要是通过将市场需求和自身所具备的资源与技术能力相连接来实现的;其次,农民创业过程中对创业资源的拼凑,随着创业过程的发展和创业层面的深入,由低阶的就地取材向基于特定目标的高阶拼凑发展;再次,特定人决策模式是农民创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最后,整合机会开发、资源拼凑与团队融合彼此间的匹配与协调,是农民创业成功的关键。基于提出的四大命题,本文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