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96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诗歌创作中,为了表达的需要,诗人要在遣词时进行认真的推敲,以期作品中的文字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效果,创造出新的艺术美感。这种艺术加工的方法,称之为炼字。字是情感的载体,炼字的本质实际上是炼意。同学们在鉴赏诗歌时,要抓住“字——意”这个纲,从字人手,体会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2.
我于2004年居然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面对如此高的荣誉,我感觉汗颜!今天要把我的失败自我曝光,一方面告诫自己今后如何为师,另一方面以求教于大方之家。失败一:教导难两全中学生早恋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3.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趋丰富和文化的逐渐发展,各民族审美心理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我们从乌玛尔阿孜.艾坦的诗歌创作中可以看到,他对本民族审美心理既有认同与回归,也有批判与超越。诗人既通过对野性力的呼唤、图腾意象的再现和游牧意象的展示表现了对民族传统的执著守望,也通过对跨文化意象、走出意象的选择表达了对民族文化的诗意超越。  相似文献   
114.
李白一生两次经过山西。由于山西特殊的地形和交通路线,李白应该是从晋南返回中原或长安,而这条路线就是李世民大战宋金刚的战线。这样,李白在山西的行踪就比较清晰了。李白有些描写黄河的作品应该是在河东地区目睹了黄河的雄姿之后才激发的灵感。晋南是李白第二任妻子宗氏夫人和恩师裴的故乡,后来魏颢和宋敏求都是在绛州发现了李白的诗文集,足见河东地区为珍藏和传播李白的作品厥功甚伟。  相似文献   
115.
李白的二入长安,是他人生中的重要历程,虽然政治上没有大的发展,但却触及到了唐代的上层社会,认识到了上层社会的真实面目,对他的性格及人生观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探究李白二入长安时的诗歌创作对研究李白在长安的生活及思想状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6.
林徽因的作品外观温婉、含蓄,但字里行间蕴藏着冷峻、自信的锋芒,体现出鲜明的现代女性意识。冷静独立的情爱意识、敏锐善感的唯美意识和坚强通达的生命意识形成了她诗歌的精神内核,使她的作品焕发出刚柔并济的奇特光彩。  相似文献   
117.
刘长卿生活在盛衰转变的大历时期,其诗歌具有大历诗歌的共性,即迷惘和幻灭,同时也有冷淡深婉的个性.从诗歌史发展的角度上看,其诗歌创作在盛唐诗风转变历程中有着先声和桥梁的作用.其诗歌在创作意识、主题构造、审美情趣等方面露气骨顿衰之貌,也隐约展现出即将到来的中唐“境敛而实”诗风的痕迹.  相似文献   
118.
刘应秋作为安康地方文化名人,其诗文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刘应秋诗歌的题材有的来自地域山水景物,有的来自地域历史事件,有的来自地域民风习俗,甚至其情感历程也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分析安康地域文化对刘应秋诗歌创作的影响,有助于界定刘应秋诗歌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9.
周作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关注“人的文学”的作家,也是最早关注儿童文学的作家.他的创作虽然以散文见长,但也有少量新诗存世,其中《过去的生命》为周作人创作中唯一的一本白话诗集.这些诗篇大多与儿童相关,并从更为诗性的层面将周作人对儿童问题的发现和情感思考结合起来,是他的人的文学思想在具体对象里的延伸.  相似文献   
120.
端木国瑚是丽水青田藉文化名人,一生著述颇丰。其诗歌创作内容丰富,主要有山水诗、怀古诗、咏怀诗、悯农诗等。其山水诗别具特色,自然优美,清丽朴素。其诗歌创作反映了端木国瑚生平经历和情感,体现了其冷峻清丽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