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篇
  免费   1篇
教育   601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46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随文练笔逐渐成为沟通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更是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策略。书信式练笔,可以让学生转述课文内容,补充故事情节,抒发自己的情感,阐发文本所蕴含的哲理。这样,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表达空间,拓展学生的倾吐渠道,促进学生思维意识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2.
19世纪9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遭遇了来自以巴尔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和“青年派”机会主义思潮的双重挑战。为澄清巴尔特和“青年派”制造的理论迷雾,消除社会民主党内外错误思潮引致的思想混乱,澄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价值,恩格斯晚年在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中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严整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方法,既态度坚定地批判巴尔特对马克思主义的强制阐释,又旗帜鲜明地驳斥“青年派”的错误论调。恩格斯在对巴尔特和“青年派”的双重批判中所体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所彰显出来的以守正创新的思想原则将捍卫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的理论品格,对于我们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标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高度,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3.
兴高采烈     
《上海集邮》2014,(1):2
  相似文献   
54.
戚松华 《收藏》2014,(3):191-191
认识袁振西先生在一个艺术博览会上,那时只是匆匆一面。留下了袁先生的名片,想到会在书信中更进一步熟悉。了解袁振西,遂笔一聊,以献鄙文笔之丑,见笑见笑。  相似文献   
55.
王双强 《收藏》2014,(7):128-129
癸巳(2013年)岁末,在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茅盾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以1050万元的价格落槌,加佣金最终成交价达1270.5万元,创中国文人手稿拍卖新纪录。作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不可逾越绕行的大风流,茅盾又一次成为焦点,夺人眼球。藉此,笔者谨将新近偶得的茅盾复袁良骏书信浅考成文,与友人同好分享。信的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56.
石晓 《收藏界》2014,(2):108-110
2013年11月19日,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鲁迅一封致陶亢德的信以655.5万元,成交。  相似文献   
57.
58.
书信作为应用文,在教学时,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内心表达的欲望和需要,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我不断的思考琢磨,这样一句话提醒了我"情是触发灵感的火花,爱是激起写作的动力。"不防用创设情景的方为枯燥的书信教学增添些趣味。  相似文献   
59.
前不久,笔者又再次惊闻一花季少女因隐私曝光而跳楼自杀,草草结束了自己如花似玉般的生命,导致该女孩自杀的原因正是该女孩的恋爱信被老师发现并当众读了出来。笔者在慨叹如今孩子心灵脆弱的同时,更多思考  相似文献   
60.
  梦阳 《招生考试通讯》2006,(9):I0003-I0003
本文以书信为载体,独具匠心地把“网上阅读”和“图书阅读”对举,也正巧妙地契合了题中“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的要求,且给人以如闻其声、如睹其容的亲切感,实有一石多鸟之效,此其妙一也;该考生能够辩证地看问题,在文中逻辑严密地剖析了两种阅读方式的各自优劣,并且为“学生”提出了针对不同目的选用不同阅读方式的建议,无形中塑造了一位对学生负责的“老师”形象,其妙二也;本文以书信为形,议论为体,文中叙议结合,叙得简约,议得精警,且长短句并举、整散句交错、骈俪句叠现,再加以对比、比喻、引用等手法的大量运用,从而使得文章读来韵味无穷,较好地展示了该考生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其妙三也。如此美文,若不受青睐,岂不怪哉?[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