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44篇
科学研究   60篇
各国文化   37篇
体育   44篇
综合类   85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11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82.
图书馆的社会包容理念要求避免身份排斥、人格排斥、设施排斥和制度排斥。中国儒家学说中的“仁”、礼”、“德”、“爱人”等伦理规范与图书馆社会包容理念之间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其具体表现有:儒家的“仁政”思想中蕴涵有避免身份排斥的意义,“礼”思想中蕴涵有避免人格排斥的意义,“爱人”思想中蕴涵有避免设施排斥的意义,“德政”思想中蕴涵有避免制度排斥的意义。  相似文献   
83.
云南大学学者张文勋先生认为:《文心雕龙》的思想受到了多种学说的影响,而儒家思想占有主导地位;"文之枢纽"是全书总纲,集中地体现出儒家思想的倾向;文体论相关篇章对具体作品的分析也继承了儒家诗教的传统;《文心雕龙》更在全书整体性上反映出儒家思想对其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4.
《论语》是儒家典籍"四书"之一,是我们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将其设置为选修课来学习,不仅能在完成必修课零星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也可借此培育学生的个人精神品格,使儒家思想中的精义在21世纪得以传承和延续。一、对《〈论语〉选读》课实施分层教学的缘由虽然,《论语》作为语录体散文,文辞简略,浅显易懂,但由于与当今时代距离太远,对于那些平常对学习文言文相对比较排斥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  相似文献   
85.
古代文人一方面受儒家思想的熏染怀有强烈的入世精神,另一方面却又在儒家思想维护的封建君主专制社会中屡受打击,从而陷入进退两难的精神困境。恪守儒家思想的苏轼入仕之后同样面临此等境地,然而他却能积极援引佛老,融通儒释道三家思想,达到超功利超世俗的精神境界,身处逆境却能保持心境的安适,从而超越了儒家思想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86.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选择是由一国人民根据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作出的选择。创新和弘扬治理理念,必须要扎根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儒学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之一,儒家治理思想以人性论、民本论、中庸观为理论基石。其中,人性论是其哲学依据;民本论是其核心价值;中庸观是其思维方法。系统把握这三大理论基石,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儒家治理思想,对于当前中国推进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平安时代的《今昔物语集》是日本“说话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收录了诸多流传于民间的故事,这些故事多含有叙事性、传奇性、教训性、寓言性、庶民性等特点。其中,关于孝养,从教训性来说,揭示了应该孝养父母的真谛,主要表现为在世孝养、死后追慕、佛教报恩·供养这三种类型。三种类型紧密结合,受到了儒教和佛教孝养思想的影响,儒教和佛教孝养思想也相互融合,体现在该作品之中,从而构建了《今昔物语集》的孝养观。同时,也说明了儒教和佛教孝养思想已然渗透到当时的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88.
超验主义思想是美国文化独立的一杆大旗。在创立和形成超验主义思想体系的过程中,爱默生及其同仁放眼世界,在世界文化视野下积极探索,中国孔子等圣贤的思想渐渐进入了爱默生的精神世界。在友人同仁的支持鼓励下,爱默生潜心研读儒家作品,选择性吸纳孔子儒家思想,在与孔子等中国先哲结缘的过程中形成了强烈的儒学情结,在超验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从来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结构性的存在。儒道等多元化价值取向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依存,二者构成了一种互补关系,影响着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结构,使其形成儒道互补的人格特征。《红楼梦》中的贾政,作为一名封建士大夫,其性格也是一种儒道互补的结构性存在。  相似文献   
90.
正2014年11月22-23日,"国际儒学论坛·2014"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举行。"国际儒学论坛"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与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和亚洲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国际学术论坛,每年举办1届,讫今已经连续举办11届,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国际儒学盛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儒家视域中的正义与和合"。儒家学说包含丰富的关于公平与正义的理论与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