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80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南拳文化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分析岭南文化的特质出发,结合广东南拳的技术风格,探究岭南文化对广东南拳的影响及其形成的地域文化因素。研究表明:岭南体育文化具有兼收并蓄、勇猛刚烈、开拓务实的文化特质。特有的地理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生活生产方式及体态特征是广东南拳形成的主要地域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62.
弹腿杂说     
孙国梁  盛松芬 《精武》2008,(6):26-27
历史悠久的中国武术,内容丰富多彩,流派风格颇多。各有特色和长处。在武林中有“南拳北腿”之说,南方流派擅长拳法,北方拳术擅用腿法,潭腿(弹腿)就是北派拳术中精于腿法的典型,所以流传至今,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厚爱。  相似文献   
63.
葛云高 《健身科学》2009,(11):40-40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  相似文献   
64.
五祖拳的全称为五祖鹤阳拳,该拳术技击性强,无花架子。在短短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五祖拳崛起而为福建南拳的第一大拳种,同时盛行于我国香港和东南亚各国。其实,五祖拳不能简单地以南拳或北拳来划分,严格地说,它属于不南不北,因而笔者认为,该拳术的技术特点应从其整体结构和技手(即招式)的运作要求上来说,而其演变则要追溯到该拳术渊源的方方面面。下面,就从这两部分说起。  相似文献   
65.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探究广东南拳形成的地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分析了岭南文化的特质,结合广东南拳的技术风格,研究广东传统南拳形成的地域文化因素.研究表明:岭南文化具有兼收并蓄、勇猛刚烈、开拓务实的文化特质,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生活生产方式及体态特征是广东南拳形成的主要地域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66.
文章从文化研究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等研究方法,对台州南拳的历史缘起、拳理拳意进行分析,指出地方拳种的挖掘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并提出弘扬和传播地方拳种的建议及方法。  相似文献   
67.
对南拳动作发劲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拳具有独特的劲道。每一种桥法,都要求劲满力足,刚劲有力,气势沉雄。研究表明:增加人体作用于目标的初动量、动作到位速度、减少相互作用时间,肌肉群收缩的合力和协调能力是南拳发劲的关键。  相似文献   
68.
郑贤清 《武当》2012,(1):45-46
一、平阳——"中国武状元之乡"平阳不仅是全国武术之乡,更是中国武状元之乡。南宋150年间,共举行了48科武举,而其中15榜的武状元都是产生于浙江平阳县。其时间之集中,人数之多,在全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由此平阳被誉为"武状元之乡"。与此同时,据《平  相似文献   
69.
沈钟 《兰台世界》2014,(11):48-49
梁坤功夫出众,更有一副侠义心肠,惩恶济贫,武德高尚,更是撇开门派之见,将自创的"铁线拳"传与后人让其发扬光大,最终成为南拳的一支。  相似文献   
70.
近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词汇,而计算机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手段。本课题就是以"温州南拳"为主要研究对象,研发制作了基于Director的多媒体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