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298篇
科学研究   51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03篇
综合类   4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走进园岭外国语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文化墙上“爱满天下”四个蓝色大字,寓意深刻,耐人回味。正所谓善教者以德为先,育人者以爱为本。学校始终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将爱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努力培养具有现代文化素养、民族情怀、国际视野的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公民。  相似文献   
112.
舒曼 《初中生之友》2014,(11):18-23
导语 查一路,安徽作家,曾在《读者》《青年文摘》等报刊上发表大量文章,并被收入各种选本。其作品以散文、小品文居多,风格唯美、语言隽永、寓意深刻,多从思辨的角度来审视人生,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13.
作文教学需要从生活真实走向写作真实的深刻,但关于这一点教师普遍认识不清晰,出现这样那样的观点与做法,干扰了正常的写作教学,对此很有必要提高认识,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一是理清生活真实与写作真实的关系,二是采取真实走向深刻的有效策略,即主题:从意识走向深刻;情感:从感受走向审美;表达:从普通走向艺术。  相似文献   
114.
对于寓言教学,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对寓意的揭示,强调的是结果,而教材编者更关注的是过程、方法,强调联系生活,活学活用。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容易陷入空洞说教的局面,认为教学寓言的重点在于揭示寓意、讲清道理,所以课堂上常常安排学生摘抄寓意、朗读寓意甚至背诵寓意的环节。  相似文献   
115.
从2016年起,为更好满足社会对特殊教育资源的需求,我校结合自身教学条件,探索创新特殊教育学校模式,组织实施送教上门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义务教育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目标的实现。作为此项活动最早的参与者、亲历者,笔者深刻体会到,对于特殊教育教师而言,送教上门相较于在校教育,面对的困难更多、更复杂,因此,坚定做好这项工作的情怀和落实重点要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6.
柳氏民居"丹桂传芳"和"青云接武"两座牌楼下端坐着八尊颇具韵味的教化狮子,民间寓意为百世书香传家的柳氏家族教育子弟的人生8个阶段。仔细观察后妙悟,我们认为这是柳家把儒家伦理思想、礼仪规范、处世哲学和民俗文化等完美融合,以象寓意,以意构象,宣扬了家族的家风门望和美好意愿。  相似文献   
117.
当前,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对现代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知识经济的来临,呼唤着教育必须进行创新和深刻的变革.同时也表明,教育的深刻变革,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突破口,勇立教育潮头的是现代教育技术.  相似文献   
118.
赵耀昌  一言 《阅读》2006,(3):30-3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歇后语。它浅显易懂、风趣生动、寓意深刻,大多富有讽刺和幽默的含义。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像谜面,后半部分像谜底,前后两部分之间有个停顿间歇。一般只说前半句,后半句(本意)则省去,让读和听自己去体会,故称“歇后语”。学一点歇后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积累.运用得当还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19.
120.
中国古典诗歌不喜浅露 ,讲究含蓄 ,每每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诗歌中的一些常用意象 ,在历代诗人的反复吟咏中 ,形成了特定的象征意义 ,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能渲染特定的气氛。比如 ,梅花寓含高洁 ,牡丹象征富贵 ,明月寄托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芳草喻指无尽的相送惜别之情 ,等等 ,都是无需明言就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鸿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之一 ,在几千年的中国诗歌长卷中 ,鸿雁的影子时时可见。早在《诗经》与《楚辞》的年代 ,鸿雁就进入了诗人的视野。《诗·小雅·鸿雁》全篇以鸿雁起兴 ,以“鸿雁于飞 ,肃肃其羽”、“鸿雁于飞 ,集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