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513篇
科学研究   28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16篇
综合类   15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正>那年四月,我们开始了为期一个半月的毕业实习。我被分到了实验二小,四年级,一位姓刘的女教师带我,她体态微胖,人很和蔼,给了我许多有益的指导。第一次登上讲台,面对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更有一种使命感。我每天很认真地听课、  相似文献   
962.
1.传统高原训练(HiHi)的基本思路及其思考(1)高原训练的基本思路:高原训练实质上就是利用机体处于高原环境中对缺氧所产生的应答性和适应性变化,改善机体转运和利用氧气的能力。通过运动员在高原低氧环境下承受训练负荷,给机体施加了一个新的训练刺激,以运动性缺氧和环境性缺氧  相似文献   
963.
不同运动及特殊环境下运动对脑血流影响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红 《体育学刊》2006,13(4):57-60
综述了有关不同强度和形式的运动,以及特殊环境下运动对脑血流和脑自动调节影响的研究。结果说明中小强度的运动可引起脑血流速度的升高,而高强度运动则使其降低。与动力性运动不同,静力性运动不改变脑血流速度。运动中血流的改变与交感激活引起的血管舒缩和二氧化碳改变有关。通常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不因运动而改变,但力竭运动可使之减弱。热环境下运动时脑血流速度加快以增加散热,但高热下运动时脑血流速度会因过度通气而下降,从而使脑内热积聚,导致疲劳。低氧环境下运动时脑血流速度明显加快以保证大脑足够的氧供,但急性低氧暴露可抑制运动对脑血流的增加效应。  相似文献   
964.
红细胞生成在间歇性低氧训练中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态观察间歇性低氧训练(IHT)对人体红细胞生成的影响,男大学生15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IHT组,IHT每天吸低氧(浓度14%~10%)50~60min,连续4周。在低氧训练开始前、低氧训练的第1、3、10、15、17、22、24天,低氧训练结束后的第5、8、14天取血测试,结果发现,间歇性低氧训练可以引起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增多,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增多,红细胞计数和压积明显升高,血红蛋白浓度变化不明显,结论:间歇性低氧训练可以引起造血系统的活跃,并至少可持续到低氧结束后8天。建议:运动员可在间歇低氧训练结束后8天内参赛,获得良好效能。  相似文献   
965.
珊瑚 《健身科学》2011,(1):48-49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有报道,我国60%以上的呼衰者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降低肺通气功能及机体免疫功能,使患者易于发生二重  相似文献   
966.
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英年早逝者都有一个共同之处:睡眠剥夺。32岁的复旦女教师于娟,以乳腺癌辞世,她在《为啥我得癌症》一文里说:"回想十年来,自从没有了本科宿舍的熄灯管束(其实那个时候我也经常晚睡),我基本上没有12点之前睡过。"北京一位女孩方言,去年12月16日因急性胃溃疡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去世,年仅23岁。其生前的微博上自称长期加班、熬夜、每天晚上九点后就餐,其被确诊为急性胃炎后第二天去世。2012年5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中心接诊一位胸口疼痛的  相似文献   
967.
他,曾经是一个帅气、阳光、人见人爱的小男孩。可是谁能想到在他13岁时,却发现自己除了双手能动外,从胸部第六根肋骨以下都失去知觉,坐都坐不起来。医生说,这叫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脊髓炎,世界罕见病例,发病率为五千万分之一……这晴天霹雳,让手  相似文献   
968.
不同训练强度对间歇性缺氧大鼠骨骼肌NO和NOS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低氧舱技术模拟“高住低练”环境,观察间歇性缺氧条件和两种不同运动训练强度对骨骼肌NO和NOS的共同作用效应。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6组:(1)常氧对照组(NC),(2)常氧低强度运动组(NEL),(3)常氧高强度运动组(NEH),(4)低氧对照组(HC),(5)低氧低强度运动组(HEL),(6)低氧高强度运动组(HEH)。低氧组每日20时至次日8时置于低氧舱中,其余时间置于常氧环境下。低氧舱氧浓度控制在14.7%,相当于海拔高度大约2800米。运动组每天在常氧环境中进行30分钟跑台训练,速度定为26.8米/分钟,低强度运动组坡度0度,高强度运动组坡度15度。9周后各组大鼠于安静状态进行宰杀,取股四头肌,匀浆进行NO含量和NOS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常氧高强度运动组股四头肌NO水平与常氧对照组相比呈升高趋势并接近显著性水平(p=0.052)。低氧低运动强度组NO显著高于其他组,NOS变化组间比较均未达显著性水平。说明常氧条件下,高强度运动强度才能使NO释放增加。而在间歇性缺氧条件下,较低强度运动即可使NO释放明显增加。提示间歇性缺氧条件可使引起NO释放的运动强度阈值下降。  相似文献   
969.
目的:研究急性应激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足底电击来建立急性应激小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营养因子-3(NT-3)在小鼠海马和前脑皮层的表达。结果:水迷宫实验中,急性应激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空间学习记忆显著提高(P<0.01)。在海马CA1区、CA3区、齿状回及前脑皮层NT-3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P<0.01)。结论:急性应激所致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提高可能与脑内NT-3表达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970.
赵广兰 《武当》2006,(12):47-47
冠心病包括心肌梗塞、心肌硬化、心绞痛,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元凶之一。特别是心肌梗塞,在发病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被病魔夺去生命者高达60%。因此,家人和患者了解冠心病发作前的早期征兆,以及掌握一些急救、自救知识,对降低冠心病人死亡率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