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8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闾山清泉 《武当》2005,(3):36-36
一、戚家拳简介 "戚家拳"相传是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所创,但这却仅仅是传说。具体这套拳法是否真的来源于戚继光,已无法考证。近代传承有记录的人是1930年代的寇祖师,河北沧州人氏,不详其名,自号"三爷",伪满期间在辽宁省阜新煤矿做苦功,将此技传给朱云天师祖,解放后,朱云天师祖在锦州将此技独传柳德恩先生。柳师以此技而获"神拳柳"之美誉,传人颇众,余幸居其一。  相似文献   
42.
姜寿海 《武当》2011,(9):26-29
(四)成熟期宋元至明清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基本进入了一个较为稳定发展的几个阶段。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萌生、发展起来的中国武术,在传统道学理论的熏陶下,自觉地汲取道学文化之精髓。中国武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武术不再仅以刀枪剑棍分门别类,在全国范围内已形成  相似文献   
43.
王玉生 《武当》2005,(3):41-41
绵掌拳是个古老的拳种,它起源于明代。明朝大将戚继光在其著名兵书《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提到十种武术功法,其中就有"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的记载。这个"绵张"就是该拳的创始人。据称,他是浙江金华人,先在绍兴一带练拳传艺,后传入河北一带,保定地区高阳县西柳村的胡建堂老拳师将其发扬光大,并传给王立增、张德良  相似文献   
44.
孙子和戚继光这两位大军事家都具有系统深刻的情报思想。孙子创立了以"知论"为核心的情报思想体系,成为指导后世兵家研究与应用情报理论的最高法则;戚继光则将孙子的情报理论灵活运用于复杂的军事行动,最终形成适应时代、内容丰富、操作性强的情报思想。孙子情报思想"纲领精微莫加",而戚继光重在从"详细节目下手",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阐发,主要体现在对情报地位和作用重要性的强调、情报分析、情报获取、情报保密等方面。  相似文献   
45.
又是一年的六一儿童节,大量动画电影都选择在这个档期上映。其中有一部本来毫无名气的动画《戚继光英雄传》,却意外地在网上引起极大反响,甚至引得动画导演皮三以及众多动画教授发表联名信质疑这部影片。  相似文献   
46.
孙子和戚继光都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二人皆出生和成长于齐鲁大地,且都高度重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戚继光强调正确理解《孙子兵法》的基本内涵,将其深邃思想与现实相结合,具体化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法,并根据自身长期作战经验对其某些内容进行阐释和补充,撰写出新的理论著作。这对当前人们学习和运用经典理论著作有着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47.
戚继光的籍贯,在<明史>中没有详细的记载,在明清文献中有着多种不同的表述,现代人看法也不一致.根据大量相关传世文献与新发现的碑刻等史料,戚继光籍贯准确的说法应当是:凤阳定远人,山东登州卫籍,其他各种说法均由此衍生而成.戚继光是明朝祖籍、卫籍双籍并存现象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48.
陆模俊 《集邮博览》2008,(8):125-125
2008年7月19日,《古代名将—戚继光》邮票首发仪式在浙江台州临海市举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国华,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常务副会长谭小为,新华社浙  相似文献   
49.
拳打不知     
马明达,祖籍河北省沧县,1943年出生于兰州。广州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西北民族大学历史系、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客座教授。广东省武术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小龙研究会会长。马氏一门是当代中国传统武学家族,也是通备武学体系的主要倡导者。马明达幼承家学,在父亲马凤图的严格指导下接受了通备武学的系统训练。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古典文献和回民民族史的研究,一直从事中国武术——主要是马氏通备武学的传承与研究。在中国武术史的研究上成绩突出,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影响广泛,备受关注。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特为马明达老师开辟说剑斋武学论坛,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50.
裴理 《大观周刊》2012,(31):32-32
中日关系源远流长,尤其是在隋唐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对日本都有深远的影响,此后,和平交往不断。到了元朝,忽必烈曾一度侵略日本,两国关系中断;明朝时期,倭寇对中国的东南沿海进行了袭扰,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但都以失败告终,抗倭英雄戚继光等人受到了世人的敬仰。历史多次证明,谁发动侵略,谁就要遭受失败的可耻下场,和平交往才是两国之间唯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