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2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3篇
教育   18897篇
科学研究   959篇
各国文化   137篇
体育   646篇
综合类   738篇
文化理论   430篇
信息传播   5506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79篇
  2022年   336篇
  2021年   370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233篇
  2017年   389篇
  2016年   560篇
  2015年   824篇
  2014年   1990篇
  2013年   1814篇
  2012年   2172篇
  2011年   2438篇
  2010年   1957篇
  2009年   1939篇
  2008年   2445篇
  2007年   1784篇
  2006年   1241篇
  2005年   1102篇
  2004年   835篇
  2003年   884篇
  2002年   805篇
  2001年   685篇
  2000年   560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西厢记>中红娘的形象在观众和研究者心目中都是一个完美高大而单纯的形象.该文通过细读文本细节,将红娘放置在元代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挖掘其性格中较少被人注意到的复杂性的一面,并着重探讨其形象新内涵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2.
张奠宙  邹一心 《数学教学》2009,(4):F0002-F0002
向量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理应成为未来公民所应该了解的数学基本常识.例如,天气预报提到“风力3级,风向东北”,其中有大小和方向两个因素.至于位置向量,更是涉及“距离”和“方向”两个部分.河流中水流的推力和船舶动力的和是小学里就接触过的.上海第二期课程改革将“向量初步”列入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目前经过试验,反映良好.由于向量在日常生活中多有接触,学生学习“向量”知识并没有困难,反而觉得很亲切.  相似文献   
103.
明清仕女画中的仕女形象具有柔弱美特征。其形成的原因是: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儒家思想和封建士大夫审美观的驱使、时代审美趣味的变化所致。明清仕女画具有阴柔风格,仕女形象定型化。  相似文献   
104.
通过数学实验这种教与学的方式,致力于影响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意义建构,帮助学生本质地理解数学,培养数学精神和发现、创造的能力时,我们就把握住了数学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就深入到了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5.
本文围绕提高历史教学效果这个中心,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记忆方法在不同的知识环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力图通过对《青青河畔草》一诗中形象的分析 ,找出中国古代诗歌中形象在传达诗歌多层意义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其中既包括诗歌蕴含的多层意义和读者理解诗歌所产生的多种意义 ,这种同时强调作者和读者双方的意蕴的关系和活动 ,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形象所具有的独特的传释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文章分析了图书馆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建立图书馆良好形象的影响,并就建立图书馆良好形象对图书馆队伍的整体素质结构提出了合理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8.
结合课文学习,加强小学生听说训练中的美育,对提高运用语言能力十分重要:阅读课文联系实际,表现自然美;走进课本,仔细观察,展现结构美;理解课文,展开想象,创造形象美。  相似文献   
109.
武桂菊 《新职教》2000,(2):35-35,40
一部小说需要一个好的引子;一首好歌需要一个好的前奏。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有法,却无定法。一堂好的语文课除了重点突出、板书工整、叙述流利等等应该浓墨重彩之外,导语也同样要精心安排、工笔细描,使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教学中,笔者有意设计了一些导语,来增强教学效果,供大家参考。1.诗歌、故事法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正处于求知欲  相似文献   
110.
文学欣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达到的是一种精神升华的境界。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注视着的是具体的艺术形象,文学欣赏是对形象艺术的感悟过程,在这个感悟过程中,欣赏者应始终是对文学作品的整体艺术的感受,而不是局部的寻章摘句,如仅仅盯住某个细节、某个动作,就不能感受到整部作品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作品创造欣赏者,因此,在进行文学欣赏时,一定要选择最为优秀的作品,——“取法乎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