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2617篇
科学研究   153篇
各国文化   29篇
体育   145篇
综合类   152篇
文化理论   31篇
信息传播   2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毛泽东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上的重要思想,不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源,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识别和抵制诸如民族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以及"儒化中国"的复古主义等错误思潮,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2.
朱子对孔子“孝”论有重大的继承与发展:给予“孝”明确的定义和解说,此其一;其二,赋予“孝”新的内容;其三,把“孝”纳入其理学体系;其四,重视常规教育和格物致知说与“孝”的关系。传统文化是活的流动的文化。现代社会对于朱子“孝”论应有所扬弃、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33.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最好继承和创新发展。本文试图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4.
散落的明珠:民间游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露 《家庭教育》2007,(8X):28-29
在都市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面对各种外来思潮的涌现,对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问题显得尤其重要。利用民间游戏活动对儿童进行教育,无论是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还是对儿童社会性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35.
丁永章 《上海教育》2007,(10A):46-47
在今年的上海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会议上,上海市教委主任沈晓明认为,当前,继承传统比标新立异更显难能可贵。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某些因时代转型而特有的“多动”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我们的课堂实实在在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传统的作业面批,其实就是一种好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36.
河北蔚县,古称蔚州。蔚州的文化非常丰厚,尤其在明末清初之际形成的以魏象枢、李云华为代表的清官文化,更是影响深远。以蔚县魏李家族为线索,可以探析清官文化在康雍乾三朝的发展脉络。其中所折射出的诗书传家的传统对清廉行政的影响,值得当代人关注与思索,对于我们今天培育"不想腐"的政治生态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7.
民族传统唱法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符合科学规律的方法及特点。对于任何艺术来说,都是无止境的,民族唱法在其繁荣时期也不能忽视继承与借鉴问题。  相似文献   
38.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人才文化不乏精华闪耀之处。邓小平人才思想,既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传统人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体地说,邓小平人才战略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尊贤崇能观;邓小平人才培育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兴教励学观;邓小平人才选用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选贤任能观。  相似文献   
39.
彭京 《怀化学院学报》2004,23(3):101-102
古文英译是翻译事业的组成部分。回顾古文英译的历程、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以期有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中西外事的交往。  相似文献   
40.
为“杂家”代表作。问题在于 ,主编者吕氏不能不有自己主见 ,他不可能对各家等量齐观 ,一视同仁。那样做 ,也不符合编书通规。那么 ,他的主见是什么 ?大体言之 ,他虽以综合各家为象 ,但书的主体思想则是杂揉儒道两家 ,纠正法家。《吕氏春秋》在秦都城咸阳公布之时 ,正是吕不韦借此书纠正秦国实施的法家国策之日。吕和赢政的斗争 ,实为权力 ,但工具则是治国理念之分歧。秦王要借法家思想霸天下 ,一海内 ;吕则要借儒道纠其偏 ,夺其权。宋人高似孙《子略》指出 :“始皇不好士 ,不韦则徕英茂 ,聚豪 ,簪履充庭 ,至以千计。始皇甚恶书也 ,不韦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