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9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四川省人事厅,省教育厅最近联合行文对教师评定和晋升专业技术职称需要发表的论文做出了相应的新规定.《通知》对中小学教师评定和晋升中、高级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推荐条件,在思想政治、任职年限、学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都作了  相似文献   
12.
从广义讲,应试作文都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不同于平时写自由文,它是在一定约束下按命题者的要求被动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式。所以拿到题目,必须分析、揣摩,准确理解题意后,才能构思运笔行文。  相似文献   
13.
行文中记叙人物对话的格式有三种:(一)××说:"……,……。"(二)"……,……。"××说。(三)"……,"××说,"……。"有几点需要说明:一、"说"字后面的标点符号(冒号、句号或逗号)因所说内容的位置的不同而有区别,必须按上面的格式使用,不得变更,尤其是第三种格式中有人在"说"的后面往往不恰当  相似文献   
14.
吕谦 《四川教育》2006,(1):24-26
新的学期开始了,老师们如何在纷杂的教学工作中做到“胸中自有一盘棋”?犹如”油盐柴米”是生活的永恒,开学之初必做的三件大事:拟订教学计划、精心备课、上好开学第一堂课则是诸多事情的重中之重;犹如“油盐柴米”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其“席地”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开学之和的三件事,在新课程背景下也应该有更鲜明的时代个性。这就是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吴静  王萍 《档案管理》2020,(1):100-102
清政府、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三个不同时期,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协助、制衡和新型合作形态的建立。公文是政府权力的外在表现,其程式和内容可以直接反映政府对行业协会商会的管理思路和手段;行业协会商会亦可通过公文表达其观点和立场。研究不同时期政会间行文演进情况,进而对政会间新型关系下的行文方式等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6.
我们阅读时都有这样的感受:那些笔墨粗疏、行文草率的文章往往让我们不忍卒读,而那些文笔细腻、行文精致的文章则极具感染力,能使人进入宁静愉悦的审美心境,体会到阅读是一种享受,让人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7.
2011年中考临近,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多的信心、更大的决心走向中考语文考场,江老师特写下这篇文章,当做应急攻略,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教学片断一】 我们平时朗读的形式很多,有表演读、配乐读、对读、分角色读等。但这些都是朗读者在变化,而朗读的对象——文字没有变化。如果我们把朗读的文字的行文格式进行一些变化,再让学生去读,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明天,我们毕业》(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9.
裴伟 《寻根》2015,(2):54-55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参观北京师范大学时,出了一道"难题"。参观校史展览时,习近平发现老校长林励儒给毛泽东的一封信的落款竟为"林○○"。为何用"○○"来代替名字?他的当场提问难倒了在场所有人。学校翻阅相关校史档案和调查后表明,当日展出的林校长书信系公函草稿,"姓氏+○○"式的落款也曾多次出现在该校校长的公函里。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的语文高考作文题紧密联系时政热点与现实生活,侧重考查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考场作文是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围绕一定写作指令进行动态思考的过程。要求考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认知体验,逐层发现思辨缝隙,使得思维向纵深处发展,生成深度之文。结合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作文题,以写作支架为切入点,着重从审题到构思再到行文三个方面探究深度写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