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29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陈筑 《现代语文》2006,(10):18-18
最近几年,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展教改活动,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有很大程度的改进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相应地有所突破,这是令人欣慰的,但就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有一些老问题亟待解决。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广大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的认识过于理性化,过分强调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忽视了语文学科本身的文学性以及自我表现的逸乐娱悦功能;二是将语文学科有意神秘化、高雅化,使之成为高深莫测、可望不可及的学问;三是偏重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培养与传授,而忽视其本身的文学性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电视剧《三个奶爸》讲述青年人因为抚养孩子而逐渐成长并且开始承担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的青春励志故事,拥有现实热点问题的冲突叙事和当代青年的情感聚焦。通过对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的关注,强调电视剧作品与人文社会的关系思考,分析其现实意义与时代特征,展示当代都市青年心理特征和情感表达,从社会观照的现实角度分析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颜之推经历了从南北朝末到隋朝统一的社会转型期,他以语言学家的学术眼光关注社会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自觉地从事语言文字规范的研究和应用,从理论和实践上为隋唐时期的语文规范事业奠定了基础。他的后代子孙遵承祖训,继承并发扬了颜氏家学传统,创建并完善了隋唐时期的字样之学,使汉字的楷书系统定于一尊,影响至于现代。颜氏家族在中国农业文明社会鼎盛期从事语文规范的历史经验,值得当代语文规范工作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题之美     
要问什么学科是既富情感又富美感,那答案肯定是语文。语文学科,它流动着人们细腻丰富的情感。它不只是严谨的知识体系、冷静的阅读技巧,更多的是一份生命的观照、人文的关怀、精神的提升。纵观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生命光彩、满溢世间真情的课文比比皆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应该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书画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观念和美学体系。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对大自然的审美观照方法一般有四种;一是对审美客体外观的审美追求;二是超越了审美客体外观的审美追求;三是审美主体对自身的审美追求,四是对审美客体“象“及“象外“审美追求的综合提炼。对于今天的艺术创作,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涂大庆 《福建教育》2005,(2A):52-52
新理念观照下的“主体性学习”让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在课改热热闹闹的背后,那些隐忧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同是生灵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察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昆虫记》是昆虫学和文学禀赋于一身。熔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观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的传世巨著,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不成熟的阅读者,需要教师智慧的引领。当学生的阅读活动出现困难时,教师应审时度势,主动介入,提纲挈领,使学生在文字徜徉中丰盈语言素养,觉醒人性本真。  相似文献   
19.
20.
赵建国的学术新著《哲学与传播学的双重观照》《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不仅以哲学和传播学的双重视角审视哲学和传播学自身,而且还以这双重的视角审视文学和知识分子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双重观照"是名副其实的.读罢全书,作者宏观的视野,独特的视角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