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9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76篇
教育   1098篇
科学研究   467篇
体育   2009篇
综合类   61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与监测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运动性贫血在体育运动 ,尤其是耐力运动中 ,不仅严重影响运动技能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 ,而且对身体也十分有害。高血容量反应是运动训练适应性表现 ,不会造成真正意义的贫血 ,而运动训练中红细胞溶血和铁储备状况的监测则是预防运动性贫血的重点。本文以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就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做一简述 ,并筛选取血量微、测试简易、灵敏的指标 ,加强运动训练中铁代谢和红细胞溶血等状况的监控 ,将对预防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对四川省散打队十运会赛前训练有关运动性疲劳有效的生理、心理监测措施。方法:采用追踪实验法和统计分析法。以四川省散打队备战“十运会”的五名队员为对象。以周为训练单位。采静脉血:每周一展8时空腹采血,共四周。测试指标:1)生化指标:CK、BU、Hb;2)心理指标:闪光融合频率、自创量表法。结果认为将整体监测与个体监测配合运用,是监测运动性疲劳的可靠手段;而将生化指标与心理指标结合使用,是监测运动性疲劳的有效手段。结论: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和心理指标对散打运动员进行综合监控,其效果优于单一使用生理生化指标或心理指标。  相似文献   
13.
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怡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094-1095,1101
通过对运动员损伤状况的调查分析,在对损伤部位,损伤种类,损伤原因,损伤事发季节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策与建议,力求为减少运动损伤、提高训练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血液CK、LDH、IL-4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将8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服药组,通过适应性训练后,进行一次力竭性运动,测定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4h、48 h的血液CK、LDH和IL-4等有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服药组的各指标升高幅度均较低(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骨骼肌细胞膜的正常结构和机能具有保护作用,能降低运动后急性免疫应答反应,因而具有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将其开发为运动营养补剂应具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中药组方对提高有氧耐力运动员成绩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勤  周新华  李娟 《体育学刊》2001,8(4):55-57
把运动性疲劳的机体视为微细损伤的集合体,据此认识进行中药组方.通过对20名耐力跑运动员进行3个月分组对照实验后,测定实验前后的血色素(Hb)、个体乳酸阈值的跑速、红细胞(RBC)-SOD活性、RBC-GSH-Px活性、血浆丙二醛(MDA)的含量、RBC-MDA含量、定量负荷后血乳酸恢复速率和5000m跑最好成绩变化等.结果显示:服用中药组的各项指标和运动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本中药组方具有保护组织细胞、延迟疲劳出现和加快机能恢复的效果,对提高耐力运动成绩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伟  陶玉晶  王宝华 《冰雪运动》2001,(2):32-32,42
速滑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肌肉肿胀常常影响训练成绩,并易引起训练损伤,为了在大强度训练后迅速恢复肌肉的功能,防止运动损伤,对比观察了常规训练方法和加服ATP、VB1及活性乳对腰腿肌疲劳引起肿胀的康复效果,并发现其疗效显著。能够大大缩短疲劳肌肉的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7.
采用RPE评分、运动成绩测试、心肺功能测试及心脏内分泌激素放射免疫法检测等方法对运动员心脏功能进行跟踪观察。结果表明:(1)穴位离子导入能明显改善运动员的主观感觉,提高专项成绩,改善心肺功能,降低无氧闲心率,提高有氧耐力,推迟心源性运动性疲劳的发生;(2)穴位离子导入可改善运动员心脏神经肽ET和CGRP的分泌,使之向更有利于适应运动负荷的方向发展。结论是:(1)心源性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与多因素相关;(2)穴位离子导入能多环节、多层面地保护心肌和改善心脏功能,从而延缓疲劳产生和促进疲劳消除。  相似文献   
18.
金哲 《体育科技》2004,25(1):25-26
目的 :分析运动性急性腰部扭伤中漏诊腰椎小关节错位的特点 ,提高防治水平。方法 :回顾总结以往出现的 16例漏诊病例的特点。结论 :腰椎小关节错位的临床表现常常会被运动性急性腰部扭伤的剧烈临床症状所掩盖 ,提高鉴别诊断能力 ,综合预防与治疗手段 ,可使患者及早痊愈  相似文献   
19.
试谈乒乓球运动员训练后的疲劳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有着较明显的项目规律.通过对专业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具体表现、诊断方法、恢复手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血清肌酸激酶与骨骼肌损伤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目的在于对血清肌酸激酶与骨骼肌损伤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采用跑台一次性离心运动至力竭的动物模型,48只7周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运动后即刻、1、2、4和7天组,测定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同时通过HE染色分析骨骼肌形态学损伤变化。结果显示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峰值出现在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天迅速下降。HE染色结果则表明离心运动后骨骼肌损伤呈现延迟性时相特点,在运动后第2天骨骼肌损伤范围达到最大。本实验表明血清肌酸激酶与骨骼肌损伤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不能反映骨骼肌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