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马一浮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他在批评章太炎等国学观的同时,提出国学者乃六艺之学的国学观,认为传统儒家的六艺之学可以代表我国固有的一切学术,甚至还可以之统摄西方一切学术。他提出这一观点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反对当时思想学术界的全盘西化而主张继承传统文化的血脉;另一方面则是期以学术救国,以六艺之学改变世道人心而达到“复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欧阳长桥 《收藏》2012,(21):104-107
传世李叔同(弘一)书法以其出家后所作为大宗,有关其早年书法轨迹的史料十分缺乏。而西安所见清拓《宋璟碑》"李成蹊"题签已然成为我们可以依据的重要史料。作为迄今所见清末民初碑派书法健将李叔同唯一题署的碑帖,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新儒家开山者之一的马一浮,思想学术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他围绕“六艺”统摄一切学术,“六艺统摄于一心”的基本观点,在中西文化风云际会中阐发了心性之学,并以“本体即功夫”全面发挥儒家“仁”的思想,为后人留下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文章系作者在2103年4月22日由浙江大学举办的"马一浮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辞,后经整理而成。主要梳理了国学概念的历史嬗变过程以及近现代以来人们对国学内涵与外延的不同认知,重点彰显了马一浮关于国学就是六经之学的基本理论观点,而以"自性的庄严"为国学之文化品格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马一浮重视经典教育,视之为根本之学;强调会通教育,反对现代学校分科过多;倡行书院教育,强调"自由讲论";其追求"复性"、修德的人文教育思想及实践,与纽曼的博雅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16.
曾与熊十力、梁漱溟齐名的国学大师马一浮,向来不务仕宦,隐居山野。惟在1939年他有过一次出仕之举——以在重庆举办复性书院的努力,做一次传统的返航,来实践他在现代传承儒家教育的理想。  相似文献   
17.
杭州马一浮先生有一对小辈——马镜泉和赵士华夫妇,他们结婚时就是由马一浮主婚的,其中的赵女士在退休前是前杭州大学中文系的教师。这一对夫妇在马一浮生前时常到马一浮那里问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马一浮创办并主持“复性书院”,是现代新儒家及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史上值得留意的一个事件。正当外敌凌侵、国是蹇难之际,马一浮秉承宋儒体认义理,明心见性,躬行践履精神,仿效宋代书院规制,坚持学术独立与自由讲论,刊刻儒林典籍,阐明中华学术之原流,赓续先儒之坠绪,弘扬中华民族志气。从这段经历中可窥见马一浮先生的文化理想及学、思、行并重的大师风范。  相似文献   
19.
袁亚平 《文化交流》2013,(10):19-24
"千古诗情""儒宗文翰""艺苑耕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对祖国山河的钟情与挚爱,对人民大众的真情与友善……写不完,画不尽。朱红背景上是很"中国"、很"艺术"的老宋体:"崇文尚德一甲子"。一张琴,一管箫,一面琵琶。清音自远而近,流淌于人们的心灵。大屏幕上徐徐展现着《千古诗情》的国画和书法,回响着悠悠神韵。  相似文献   
20.
马一浮的新儒学思想主要由文化思想和哲学思想构成。在文化方面,提出“六艺论”,认为在所有的学术中,惟有儒学真正圆满地体现和代表了人类学术和文化的根本目的和方向,其他学术不过儒家六艺的流失而已。故此他主张以儒家六艺赅摄一切学术,其中包括西学。在哲学方面,提出“义理名相论”,于本体论主张理气一元,心性一元,于认识论主张知行合一,性修不二。马一浮是民国史上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一生不图名,不图利,默默无闻地为阐发儒学精义、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出了毕生精力。其新儒学思想在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