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316篇
科学研究   81篇
体育   421篇
综合类   207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银杏口服液配合太极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脂的影响的效果.方法:5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引用银杏口服液配合太极拳运动,对照组服用西药.记录其治疗前后血压和血脂.结果:银杏口服液配合太极拳能够有效的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能够改善其血脂含量.  相似文献   
42.
实验中采用限制肌血流量运动负荷训练的方法,观察训练前后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抗氧化能力、丙二醛、磷酸肌酸激酶、血尿素的变化,以探讨限制肌血流量中等强度负荷训练对运动员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运动与氨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中机体氨代谢增强。氨的主要来源:短时间高强度运动为骨骼肌的嘌呤核苷酸循环,长时间力竭性运动主要与骨骼肌大量摄取支链氨基酸有关。运动强度递增及长时间力竭运动,骨骼肌产氨增多。短时间力竭运动血氨与血乳酸的浓度呈正相关。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亦与运动后高血氨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血氨可以用作评定运动负荷的强度和量度、运动员机体的机能状态、疲劳程度及运动训练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4.
人体心肺机能第二拐点与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和乳酸分析等方法,对20名优秀运动员的实验研究,探讨人体心肺机能达到第二拐点时,血中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乳酸水平、以及吸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氧脉博等指标的变化,以初步揭示人体机能第二拐点与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人体机能达第二拐点时,以上指标各参数值均明显高于运动起始时刻的数值(P<0.001)。此刻人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强度已达到无氧阈平均水平以上,机体已由有氧供能为主过渡到无氧代谢占优势。  相似文献   
45.
有氧运动对大鼠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心率变异性(HRV)和动脉压力反射敏感性(BRS)的测试分析方法进行了选取和改进,然后以正常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比较尾动脉血压、脉搏、左室内压、心肌收缩力、心率变异性、动脉压力反射敏感性等指标在8周中等强度游泳运动组大鼠和和安静对照组大鼠之间的差异,旨在分析长期参加有氧运动对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为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状态发生改变提供实验证据。研究发现,与对照组大鼠相比,运动组大鼠心肌出现肥大、心脏泵血功能增强、心交感神经介导的动脉压力反射敏感性升高、心迷走神经介导的动脉压力反射敏感性未受影响、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变异和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变异程度均增加。研究结果提示,长期有氧运动可增强心血管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协调与对抗关系在一个更高的功能层面上建立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46.
羽毛球比赛时间结构与供能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广东省羽毛球队参加国际、国内共42场比赛进行了时间结构和赛后血乳酸的测定。研究发现,羽毛球比赛的回合运动时间与间歇时间大部分在3~6秒和10~15秒之间。不同项目的比赛,时间结构不同,比赛时的供能特点不同,赛后血乳酸含量也不一样。赛后血乳酸含量随15秒以上回合运动时间的比例增大而增加,随0~3秒回合运动时间的比例增大而减少;比赛是在有氧代谢的基础上,以ATP—CP供能系统供能为主,无氧酵解供能为辅的方式供能。  相似文献   
47.
大鼠过度训练时间与血乳酸值变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大鼠高强度大运动量训练模拟过度训练并进行血乳酸值测定和运动时间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整个训练期间运动后血乳酸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后期升高幅度较早期、中期显著下降(P<0.05);每天的运动时间早期到中期逐渐增加,后期显著下降(P<0.05)。因而初步提出了血乳酸值下降的变化可能是过度训练的早期反应,运动能力提高的同时可能潜在过度训练的发生。  相似文献   
48.
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不同运动强度对不同性别、不同锻炼情况的普通大学生状态焦虑的影响,寻找适合大学生降低状态焦虑的有效手段。实验选取了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三项常用生理指标,并分析其与状态焦虑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对降低状态焦虑的影响具有运动强度、运动形式、性别、运动经历差异,并在影响时间上具有延迟性差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男实验组,降低状态焦虑的适宜负荷为有氧运动中的75%VO2max和无氧运动,而对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女实验组、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男女组,有氧运动的中低强度(30%VO2max)较为适宜。心率、血压伴随状态焦虑出现节律性变化,研究建议把收缩压作为评价状态焦虑水平的生理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9.
采用文献资料法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运动对24小时动态血压的影响的研究表明,一次性运动后会导致血压在一定时间下降(可持续22小时),有时甚至低于对照水平(运动后低血压),长期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血压正常者或高血压患者24小时的动态血压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遗传、神经体液因素的改变、血管结构及血管反应性的改变、体重降低以及胰岛素抵抗的降低等都可部分解释运动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后冠心病人进行定量负荷运动时有氧工作能力和心肌供氧的变化,以此为康复效果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25名男性冠心病人参加了12周有氧多样化运动康复训练,训练前、后对他们在递增负荷运动中的生理和临床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1)反映冠脉血流和心肌耗氧量的指标RPP,康复训练前在跑台的V级负荷时已超过200,康复训练后增加幅度则有显著下降(P〈0.01);2)康复训练前受试者的血乳酸浓度(BL)在Ⅳ级运动负荷之后出现了突增(达到4.6mmol/L),而康复训练后他们运动中的BL增加平缓,始终保持较低水平;3)康复训练前在V级运动负荷时受试者的ST下降达到-0.9mm水平,这已接近心肌缺血的阈值,训练后心肌供血出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康复训练前冠心病人运动中反映运动系统缺氧的BL突增领先于心肌缺血阈值的到达;与康复训练前相比,康复训练后冠心病人在进行相同负荷运动时显示出有氧工作能力有所增强,心肌供氧状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