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对击剑运动员比赛心率、赛后血乳酸和血清CK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击剑冠军赛期间,测定了27名国家队运动员比赛心率、赛后血乳酸、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以了解击剑运动供能特点、运动员参加比赛后机能变化,为训练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1)在半决赛和决赛时运动员赛后血乳酸显著高于之前场次(p<0.05),1/16比赛男女运动员赛后血乳酸为接近半决赛(p>0.05),1/4赛后血乳酸在所有场次中最低,显著低于半决赛和决赛(p<0.05);2)同性别不同剑种心率分布比较,男运动员在90%~100%HRmax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男重、男花和男佩;女运动员从高到低依次为女花、女重和女佩(p<0.05);3)赛后CK、BU均显著高于安静状态(p<0.01),男运动员显著高于女运动员(p<0.05),经过12 h的恢复后,次日晨运动员CK、BU均未恢复到安静状态(p<0.01)。说明击剑运动的主要供能途径是ATP-CP和糖酵解系统;佩剑为典型的ATP-CP供能,花剑和重剑对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有更高要求;个人赛后运动员经过12 h后机能并不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女子手球能量代谢特点,以中国队正式比赛为研究对象,分析6名中国女子手球运动员能量代谢特征。在实验室测试了最大摄氧量、无氧阈、最大心率、体重,在比赛现场测试比赛时的心率变化、血乳酸。结果:场上队员比赛平均时间为46.25 min;比赛最大心率平均为181.6次/min(177~188次/min),达到99.6%(98.9%~100.6%)HRmax,比赛平均心率为(154±10)次/min,102%(97.9~107.3%)HR-AT;心率变化振幅平均为16.8次/min;场上运动员在MHI心率区间运动时间比例最高,为47.6%,MAX区间达到17.68%,LMI区间达到16.9%,LI区间达到15.14%,L区间达到2.62%。全场赛后乳酸(3.7±1.4)mmol/L。守门员比赛最大心率158次/分,达83.6%HRmax,全场比赛平均心率125次/min,达83.3%HR-AT,全场结束乳酸1.9 mmol/L。结论:手球比赛是混氧运动,场上队员平均强度在无氧阈强度上下,运动员赛后乳酸水平较低,主要进行有氧运动,但无氧运动占一定比例,负荷强度可达自身极限。守门员比赛时心率与场上队员相比较低。研究认为,优秀手球运动员须具备高水平无氧爆发力和较强的有氧能力。无氧供能水平低,可能限制队员水平发挥。  相似文献   

3.
摔跤运动员模拟比赛后疲劳和恢复的生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10名摔跤运动员摔跤模拟比赛后血、尿一系列生化指标的实验分析,发现摔跤是以糖酵解系统为主、无氧有氧代谢供能的运动项目。在模拟比赛后,血乳酸明显升高,但1h后消除迅速;肌内嘌呤核苷酸分解激活,血氨和尿酸生成增多,血氨和血尿酸与血乳酸指标一样,可作为运动强度和机能恢复的指标。摔跤比赛降低肾功能,赛后60min明显改善,摔跤比赛后至少24h内,机体处于蛋白质净降解状态,约2d后完全恢复。摔跤比赛对运动肌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对结缔组织损伤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排球运动时间特征与供能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运动生物化学理论,针对排球运动项目的时间特征和供能特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排球运动具有以不同次数和连续动作为一组,多组数、短间歇的时间特征;排球比赛中的能量供应涉及到非乳酸供能系统、乳跋供能系统和有氧供能系统。为适应现代排球运动比赛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需要,排球教学与训练工作,除采用大强度间歇训练为主的训练方法外,还应加强运动员非乳酸供能系统的训练,改善运动员有氧耐力,这对排球运动员抗疲劳能力的提高及赛后疲劳的恢复都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击剑运动的供能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水平击剑运动员的多年研究,提出了击剑运动是以ATP—CP系统供能,有氧氧化系统补充ATP—CP系统供能为主的运动,乳酸能系统在击剑运动中不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在击剑运动中,三个供能系统的供能比例因剑种、比赛的激烈程度、比赛的持续时间而异。随着比赛激烈程度的增加,乳酸能系统供能所占的比例亦会增高。在击剑运动训练中,应着重发展ATP—CP系统的供能能力,极为重视发展有氧氧化系统的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6.
运用血乳酸、心率评定篮球运动负荷强度的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院男篮代表队在训练和比赛中血乳酸、心率的测定及比较,证明了篮球比赛是以无氧供能为主,血乳酸、心率的变化与篮球运动的负荷强度关系密切,似呈正相关倾向。因此,为了适应紧张激烈的篮球比赛,在篮球运动训练中必须着重发展运动员的无氧供能能力,缩短训练课中的间歇时间。  相似文献   

7.
应用Monark894E功率自行车,对我国优秀冬季两项运动员进行10秒、30秒、60秒无氧能力以及60秒运动后血乳酸峰值的测定,客观评价我国冬季两项运动员的专项爆发力、专项耐力以及阶段训练效果。实验结果:10秒、30秒、60秒平均功高但60秒运动后血乳酸峰值低的运动员成绩好;10秒、30秒、60秒平均功低但60秒运动后血乳酸峰值高的运动员爆发力、速度耐力能力差,但糖酵解供能能力强;10秒、30秒、60秒平均功低且60秒运动后血乳酸峰值也低的运动员,其爆发力、糖酵解供能能力差。  相似文献   

8.
用血乳酸心率尿蛋白评定羽毛球运动强度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院羽毛球队在训练和比赛中血乳酸、尿蛋白、心率等理化指标的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羽毛球比赛中起决定作用的积极运动时间是以无氧供能为主,短时间高强度并结合专项技术的训练手段能有效提高无氧供能能力。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羽毛球比赛,在训练中要侧重发展运动员的无氧供能能力。科学安排训练手段,提高训练课的运动密度。  相似文献   

9.
摘要:为探究赛艇项目2000 m比赛过程运动员机体的能量代谢特征和能效特点,选取某省女子赛艇运动员21名,根据其训练年限分成三组,采用赛艇测功仪进行2000 m模拟比赛划,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如下:1)赛艇运动员采用测功仪进行2000 m全力划过程中其有氧和无氧供能比例分别为85.0 %和15.0 %,且该比例不会因为训练年限和训练水平的高低而发生较大的变化;2)无氧无乳酸和无氧乳酸供能部分的差异可能受到了赛艇运动员训练水平、性别等因素的影响;3)高水平的赛艇运动员相比低水平而言需要更多的有氧能耗;4)赛艇运动员的内部能效与其训练年限成正比。根据结论可知,赛艇运动员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机体的有氧供能系统和无氧无乳酸供能系统,建议在训练中应该采用“两极化”训练模式,即以发展有氧供能的有氧训练(低强度)和无氧无乳酸供能的超高强度速度训练或短距离冲刺训练为主。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代谢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Gould2900心肺功能仪,wingate方法及多球训练的血乳酸动态变化方法,对北京、广东乒乓球队及广州体院乒乓球队男女队员共30人进行有气能力和无氧能力的测试,以探讨乒乓球运动员能量代谢的状况与乒乓球专项特点是否相适应,并根据乒乓球运动员的能量供应系统特点及比赛中血乳酸的测定,提出在运动训练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探讨多球训练法对发展乒乓球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系统的促进作用及其影响。测试结果反映出受试者的ATP-CP系统及糖无氧供能系统供能较好,具有较好的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而有氧代谢能力较差。多球训练的摆速和步法训练的血乳酸水平明显超过比赛的血乳酸水平,能较好地发展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近10年世界级羽毛球女子单打比赛的时间结构和技战术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总结羽毛球女子单打比赛的发展特点,为运动员训练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羽毛球女子单打比赛平均单场耗时、单局耗时、三局比赛比例不断增加;比赛中15s以上的多拍比例大幅度上升,单回合耗时不断降低;小于15s的间歇比例下降,3140s的间歇比例不断上升;2011年之后间歇与运动时间比不断提高,运动密度呈下降趋势;进攻技术应用增多;运动员主动失误丢分比例下降而主动得分比例明显升高。认为,女子单打比赛时间的大幅延长与计分规则修改的目的背道而驰;比赛时间的延长、多拍比例以及进攻比例的提高对女子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女子单打比赛仍然围绕“以快为主”“以攻为主”“以我为主”的技战术风格,且更快、更稳、更强。  相似文献   

12.
羊肚菌提取物对运动大鼠血乳酸含量及LDH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补充羊肚菌提取物对大鼠血乳酸含量及LDH活性的影响,以此研究羊肚菌提取物对提高大鼠运动能力及抗疲劳能力机制。研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训练组、加药组,大鼠进行为期6周训练后,测定血乳酸含量及LDH活性。研究结果:加药组大鼠血乳酸含量下降,LDH活性增强,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羊肚菌提取物具有加强运动大鼠血乳酸代谢、防止乳酸堆积、提高LDH活性、延缓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湖北省成年散打队队员为研究对象,以模拟比赛的形式,测试赛中高强度回合之后的血乳酸值,在此基础上剖析散打项目的专项体能结构,并以此制定体育训练计划和评价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竞赛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阐明大学竞技体育竞赛重要性的基础上,得知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竞赛次数少、类型少的基本情况,同时又与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竞赛情况做了对比.建议要提高对大学竞技体育竞赛的重要性认识,深化观念;要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成功经验,搞活大学竞技体育竞赛;要积极推广"CUBA"篮球与"飞利浦杯"足球联赛的成功经验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模拟水球比赛参数研究不同负重条件下,不同游泳时间、不同训练次数对SD大鼠BHL、MHL、肌糖元、肝糖元变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在SD大鼠12%负重游泳1-2分钟的运动训练中,递增负荷运动后A、B、C组血清BHL含量与前一组相比上升明显,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该运动的能量代谢以乳酸增加为代表,并随着运动次数的不断增加,血乳酸与肌乳酸值不断增加。(2)在SD大鼠6%负重游泳16分钟的运动训练中,随着运动次数的增加,血乳酸逐步上升(p<0.05),肌糖原逐步减少(p<0.01),肝糖原没有明显变化,血糖呈下降趋势。表明该运动的能量代谢以糖有氧供能为主,并随着运动次数的不断增加,能量代谢逐步转化为以有氧为基础,糖酵解逐步增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法先后将12名国内一线速度滑冰运动员分为对照组、匀速跑组,变速跑、递减跑组,在全国2010年速滑联赛哈尔滨站赛后测试恢复过程不同时间点血乳酸变化、即刻与次日主观体力感觉两方面对三个有氧跑恢复手段进行了对比测试,以期找到有效的促进速滑运动员体能恢复的陆地恢复性训练手段。结果显示,速滑运动血乳酸峰值出现在5-10min,且与运动距离密切相关;匀速跑组血乳酸值下降最快,主观体力感觉最好。结论:匀速跑恢复训练是三种陆地恢复手段中效果最佳的方式,能有效促进速滑运动员疲劳的清除,可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心脏是全身耗氧量最多的器官,安静状态下心肌以FFA氧化供能为主,其耗氧量是其他组织的2-3倍,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心肌能量代谢转变为以乳酸有氧供能为主,耗氧量增加,为了满足心肌在运动状态下对氧的需求,机体常通过舒张冠状动脉来实现供氧平衡,实验证明某些中药如党参等能有效舒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的血流量,从而提高心肌有氧代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应用Monark894E测试系统,对长春市高中男子优秀短跑运动员进行10 s、30 s、60 s无氧能力的测定及60 s测试后1 min血乳酸值的测定。结果表明10 s、30 s、60 s无氧功的测试以及60 s测试后1 min血乳酸的测试准确定量的反映出了长春市高中男子优秀短跑运动员的磷酸原供能和糖酵解供能能力,客观的评价了长春市高中男子优秀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和速度耐力以及近阶段的训练效果,能够为教练员合理安排训练负荷提供理论依据。实验证明:10 s、30 s、60 s的平均功高,60 s测试后1 min的血乳酸峰值低的运动员成绩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