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篇
教育   200篇
科学研究   19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拿面椎进,教研工作步入了新的时期,面临着新的任务、新的问题与困惑,要求我们要积极调整教研工作的思路。坚持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三结合”的教研工作宗旨,转变工作职能,改进教研方式,实现教研工作重心下移,提高教研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为一线教师提供有力的专业引领和支持  相似文献   
32.
文章对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研究与实践,详细介绍了"三结合、与路随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改革的举措和改革的成效,为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3.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根据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特点,依托行业优势,将专业链深度融入行业、企业岗位链,坚持教育改革和创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为主题,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强调“讲授与实训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企业与学校相结合的”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递进式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以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4.
彭庭松 《考试周刊》2012,(48):30-32
"唐诗宋词赏析"作为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理工农林类大学开设往往受到冷遇,实行改革势所必然,探索多维教学成为突破困境的切入点。作者在教学探索中,总结出了"三结合"教学法,即赏析与创作的结合、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课堂与网络的结合,效果较为明显。"三结合"多维教学法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和丰富的层次性,其探索成果对文学类课程教学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5.
丁保胜 《时代教育》2012,(21):18-19
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以创先争优为契机,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正视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方式和新方法,通过"三心三创三结合"的工作思路,"三心"引领、"三结合"助推、"三创"激励,积极开创高校基层党建新局面。  相似文献   
36.
文化产业振兴给高校中文教育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出现了文学专业的学生抱着金碗没饭吃,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与文学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使得文学专业变成了金饭碗,然而中文专业毕业生却很难就业.是文学本身的问题,还是文学教育存在问题?回答是文学教育存在问题,急需改革.怎样改革,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首先做到“三结合”,然后进行“五项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健全评价体系,转变教师职能.还要做到“三个面向”,即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37.
试论高校社科成果评价的"三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社科研究成果评价中,将刚性评价与柔性评价相结合,有利于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将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有利于科学评价成果;将行政性评价与学术性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发挥成果评价的科研导向.三种评价原则之合力,有助于克服目前高校社科成果评价中的弊端,有利于促进高校社科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8.
当前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层次的网络人才需求对网络专业的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结合、一强化"是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型育人模式,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9.
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为美育自身的价值取向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指引,确保了审美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而且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以审美教育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参与性特征,使其更易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鸣。文章首先阐述“在场”与“不在场”教育相结合、“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灌输式”与“启发式”教育相结合的美育理念,“三结合”美育理念可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方面面,揭示出美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