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通过运用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不同运动方式对各周龄大鼠的影响,说明大鼠体内丙酮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大鼠在递增负荷的情况下,各周龄的大鼠体内丙酮酸的含量会有一定的变化;周龄越高,产生丙酮酸的量相对较少,这可能与大鼠机体代谢率有关。  相似文献   
62.
丙酮酸是机体糖代谢、脂代谢及各种氨基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对生物的能量代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8名沈阳体育学院女子散手院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设计,测定了试验前后运动员体重、体脂率和腰臀比等形态学指标,以及血清TC、TG、LDL-C、HDL-C和FFA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与补充前相比,运动员体重、BMI和体脂率均明显下降(P〈0.05),且停用2周后也未出现反弹现象;(2)与补充前相比,运动员血糖和TG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血清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TC和LDL-C无明显变化;血清FFA水平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可见,丙酮酸具有一定的降体重和体脂及改善脂代谢的作用,有可能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减体重和/或控体重的膳食营养补充品。  相似文献   
63.
体育项目中的训练与过度训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多种症状都支持对过度训练(OT)的探查。测量血清尿素(SU)和血清肌氨酸激酶(CK)值,除了对优秀运动员进行诊断和分析之外,也用于对运动员日常训练状态进行监控。因此,我们将根据不同运动员,同一运动员的不同状态,对这些指标的意义进行检验。方法:测试时象为具有国际水平的赛艇运动员,所有数据均来自于对这些运动员训练过程的测试。结果:6981例血清尿素测试样本(男运动员717人,女运动员285人)表明, 数据呈现出一种轻微不对称的正态分布态势(男运动员80%,5~7mmol·L-1;女运动员75%, 4~6mmol·L-1)。女运动员的数值比男运动员约低1.5mmol·L-1,个体差异较大,因此以 8.3mmol·L-1(男运动员)和7.0mmol·L-1(女运动员)作为判断运动员过度训练的固定阈值是不可靠的。在运动训练中,肌氨酸激酶(CK)也已被作为判定肌肉紧张的重要参数进行检测和评价。2790例肌氨酸激酶测试样本(男运动员497人,女运动员350人)显示,数据的频率分布为不对称的正态分布,在100—250U·L-1的区域内具有明显偏向高值区域的趋势,在250~ 350U·L-1和1000~2000U·L-1范围内分布频数明显升高。男运动员的最高值为3000U·L- 1,女运动员最高值为1150U·L-1,个体差异显著。血清肌氨酸激酶水平长期较低的运动员显示出小的数值变化;血清肌氨酸激酶水平长期较高的运动员在数值上显示出显著的变化波动。结论:这两个参数也许都有助于从大量样本中测定个人数值基准线。对这两个参数的测量至少应该在标准条件下每3天进行一次。如果在一段时间的训练(2—4天)后同时观察到参数数值显著升高和训练耐受力降低,则表明机体的分解/合成代谢活动或训练耐受力不足的可能性升高。  相似文献   
64.
关于丙酮酸     
2005年夏天,在对诱鱼剂深入研究过程中,我的助手张培胜先生提出:氨基酸来源于蛋白质的分解,氨基酸进一步分解后产生丙酮酸盐,既然氨基酸已证明具诱鱼效果,那么它的水解物会不会也有诱鱼效果?从理论上进行推断,是我们研究诱鱼剂的途径之一,但一切要经过实验。  相似文献   
65.
目的,从人体跑台递增负荷运动整体水平观察丙酮酸和乳酸在血液中的变化,及高运动强度下丙酮酸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运动中代谢规律提供实验参考。方法:体育学院足球队的学生15人为运动组,非体育学院一直坚持锻炼的学生15人为对照组。跑台上,在安静时及最大摄氧量的45%、55%、65%、75%、85%、95%强度负荷末抽取肘前静脉血测试血乳酸和丙酮酸值,对于自愿参加递增负荷到力竭测试的受试者在运动结束前再测血液的pH值。结果:对照组乳酸阈出现在65%~75%最大摄氧量之间,运动组出现在75%~85%最大摄氧量之间。自愿参加递增负荷到力竭的跑台试验的受试者中,有5名在85%~95%最大摄氧量出现了丙酮酸的突增点,在力竭时的pH值平均为7.206,乳酸为10.94mmol。结论:通过人体跑台整体实验说明,丙酮酸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缓慢释放入血。当pH值为7.206,乳酸为10.94mmol时,可能是丙酮酸外流出肌细胞膜而大量进入血液的条件。  相似文献   
66.
1细胞内乳酸穿梭学说的提出Brooks等人把离体的骨骼肌线粒体和心肌线粒体用培养基培养,发现乳酸转运蛋白MCT阻断剂CINN阻断了乳酸和丙酮酸在线粒体的氧化;乳酸脱氢酶LDH的阻断剂OX阻断了乳酸在线粒体中的氧化;不进行LDH的活性阻断时,乳酸在线粒体中的氧化率超过丙酮酸10-40%。暗示,线  相似文献   
67.
《生物学教学》2010,(2):72-73
据2009年8月12日《上海科技报》消息,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课题组在新一期《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杂志上发表了他们这一成果的相关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68.
1ATP水解产生的能量能否转化为热能机体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和蛋白质,其中最主要的是糖。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直接转化为热能;其余部分主要以ATP的形式储存于组织中。在ATP释放的能量中,可以直接转化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如渗透能、机械能、电能、化学能、光能,一部分能量也能用于动物体温的提升和维持(图1)。所以,ATP除对外做功外,一部分将转换成热能。  相似文献   
69.
2008年全国开始大面积推广新课程改革,江西省在这年也使用了新教材。新教材更加突出培养学生能力,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更加明显,增加了很多探究性实验,特别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在很多细节上进行了完善和更新,比如《生物》教材必修一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细胞呼  相似文献   
7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丙酮酸的理化特性及补充丙酮酸对体重、体脂和运动能力的影响进行阐述,为进一步研究丙酮酸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