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49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4 毫秒
241.
儒学一向被认为是中国乃至东方文化的象征。近年来,儒学在国内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浪,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对儒家思想文化内容的关注也随之增强,教材中的儒学内容也相应增多。然而,单纯的教材内容改变还不能带来儒学教育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42.
从超个人心理学、东方文化看心理学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波 《科教文汇》2007,(2):202-202,206
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超个人心理学从东方的神秘文化中汲取了营养,结合了东西方文化的优点,试图从精神这个一直被心理学家们忽视的领域认识人。具有重要的意义。超个人心理学与东方文化为心理学的整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43.
英国作家王尔德是东方化的崇拜,在其生活实践,学创作及艺思想诸方面,都受到了东方化的深刻影响,本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东方化对王尔德的影响;一、生活空间与艺术空间的东方色彩;二、学创作瑕艺观中东方哲学观念的渗透。  相似文献   
244.
"东西"的文化内涵及其英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西”一词系由两个单个的方位名词“东”与“西”组合而成,其化内涵十分丰富。历史源远流长。在学作品中屡见不鲜,在日常用语中更是不可或缺。其内涵由最初的指方位,发展到指物品、人、动物等,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词序为“东西”而非“西东”亦有缘由。其英译亦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245.
《中学生电脑》2005,(7):70-70
之所以被《EQ2东方版》吸引,第一感觉还是因为它的画面。游戏的背景不同于其他游戏,画面的表现上不仅有史诗般的恢弘之气,还有东方文化细腻的元素,再加上完全的界面汉化、语音汉化,我想它一定会是一款我们期待已久的佳作。  相似文献   
246.
日本文化作为东方文化重要一支,经常被称为"体察文化""耻感文化"等,20多年前,韩国著名学者李御宁以他敏锐的视角首次提出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并把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分为"套匣形""扇子形""女孩人偶形""盒饭形""能面形""徽章形",他的独特见解在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247.
林语堂接受了现代西方教育,但骨子里仍是中国人的他几乎一生都致力于通过比较中西文化,用能够使西方人感兴趣和认同的方式向西方人介绍中国文化,突出中国文化的长处,也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文化。他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和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48.
刘令 《文教资料》2008,10(2):46-47
基础教育课程的变革,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大量引入西方教育理论的过程中,应坚持"用批评态度,介绍外国文化,整理中国文化";更应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发掘自身文化的生命力,重视文化传统,利用文化优势,达到文化自觉,以求文化交流.在全球共同体中发挥其作为一个参与国的作用,为人类贡献自己的智慧,让全球的教育因为中国教育的存在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49.
司丽娜 《文教资料》2008,(28):235-237
自古以来,西方人对东方这片神奇的土地就充满好奇.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合作活动的日益频繁,东方文化逐渐对西方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结构形式到内容思想得到他们的接纳和肯定,褒扬与推崇,因此东方文化也开始频频出现在西方的电影中.然而,不同导演对东方文化的诠释存在着不同的方式,同一导演对东方文化不同支脉的理解程度不同也明显地表现在作品中.有的作品内涵与形式兼取,有的取形式而略内涵,有的作品中则同时存在着这两种形式,如影片<杀死比尔>.这些不同的作品形成了一种奇异缤纷的文化景观,因此研究西方电影中的东方文化也就变得意义重大且意味深长.本文以影片<杀死比尔>为例对此现象做一局部的分析.<杀死比尔>是昆汀·塔伦蒂诺继<落水狗>、<低俗小说>等一系列以暴力美学为主要看点作品之后的又一部暴力力作,与以往作品的不同之处是导演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东方文化: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本文着重分析<杀死比尔>中导演对东方文化的运用,以透视美国电影在对东方文化运用方面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250.
陈效卫 《新闻战线》2015,(5):233-235
平台化、可视化、定制化是承载新媒体发展的"三驾马车"。在驾驭这"三驾马车"方面,俄罗斯媒体的做法可圈可点。作为冷战时期的超级大国,俄罗斯深谙传媒在国际政治中的巨大作用,为此不遗余力地推陈出新,打造出了"今日俄罗斯"通讯社等精品之作。俄罗斯跨越亚欧大陆,兼有东方文化的内敛和西方文化的张扬,在坚守自己固有传统时,也不断吸收其他文明精华。前者赋予俄媒以定力,后者为俄媒发展注入活力。两种文化的碰撞,孕育了俄媒自身独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