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783篇
科学研究   269篇
各国文化   118篇
体育   156篇
综合类   63篇
文化理论   60篇
信息传播   27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余辉 《声屏世界》2006,(8):35-36
用大幅度时空转换的蒙太奇手法布置悬念。在纪录片《新丝绸之路》的悬念设置中,一种重要形式是打乱时空,刻意为之。对于这种形式而言,悬念由创作者调动多种艺术手段来酝酿,并且解说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第五集《和田寻宝》的开头,创作者首先用发白刺眼的太阳、无垠沙海和正在肆虐的沙尘暴,展示塔克拉玛干沙漠恶劣环境,这里创作者所要展示的是现在的时空,即摄像机开机录制时间与故事发生的时间一致;在接下来讲述的上个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以失去两个同伴的生命和所有骆驼、物资为代价后,才得以走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故事中,创作者…  相似文献   
12.
在占世界陆地总面积三分之一的欧亚大陆上,古代曾经有一条美丽的以丝绸命名的交通要道,这条总长七千多公里的道路,跨越万水千山,犹如一架金桥把古老的黄河流域文化、恒河文化、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四大文明融汇贯通。古往今来,有多少东西方的人仁志士,以“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宏云壮志,使千里关山变成了丝路通衢。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沿京沪铁路线经济带,地处陇海-兰新与长江沿线两条国家重要东西向城镇发展轴线的结合部,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辐射联系的中间过渡带。经济带内以蚌埠、淮北、淮南、宿州、滁州等城市为重点,以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拟建)和合(肥)徐(州)、蚌(埠)宁(南京)高速公路及若干国省道组成的复合交通轴暨发展轴为依托,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杨旭 《东南传播》2018,(5):94-97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丝绸之路成为我国纪录片创作的重要题材。从央视1980年版《丝绸之路》开始,一大批以丝路为话题的纪录片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丝路热"正在成为汇聚世界目光的国际文化交流新风尚,涉及内容、关注角度丰富多样的丝路题材纪录片成为传播丝路文化、展示中华民族辉煌发展历程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国内丝路题材纪录片在创作历程、主题特征变迁以及纪录片在叙事环节当中的叙事视角、声画特点进行分析,进而研究探讨丝路题材纪录片在历史文化传承方面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以“丝”得名。曾经,在这条古老荒凉的路上,各国商旅往来不绝,为中国带来琉璃、金银器等西域珍奇;而东方古国的丝绸、瓷器等物产由此远销西方。2000多年前开辟的丝路早已荒废,取而代之的是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东西方联系更为密切,丝路上的货物也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6.
多年以来,佳能积极践行“影像公益”战略,将自身的影像技术优势与公益事业相结合,在环境保护、教育启蒙、文化传承、社区关怀等多领域全方位地开展社会奉献活动。2014年,佳能文化保护项目聚焦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7.
18.
走丝绸之路     
在去西北旅游之前,妈妈先给我讲述了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我听得如痴如醉,身在哈尔滨,心已经飞往西域.我多么想一睹西部风光的神秘色彩,亲身体验一下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奇幻感觉.我把想探寻这段历史的想法告诉妈妈后,妈妈非常支持我,于是我们做了一番准备之后,便踏上了探寻丝绸之路的行程.  相似文献   
19.
该文基于文化认同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田野调查与专家咨询,探析如何通过数字技术驱动和建构丝绸之路民族体育文化认同。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颠覆了传统信息流通的方式,满足了受众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知需求。数字技术带来的时空一体化,有效推进了民族体育文化的共享,有望弥合民族文化鸿沟,塑造"他者"认知的想象空间,推进丝绸之路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建议以数字驱动、体验交流作为技术支撑,以中国主导、多边合作作为建构的主体,以民间体育文化交流、赛事品牌打造进行内容建构,多管齐下,共同打造民族体育文化数字空间,增进丝绸之路民族体育文化认同,助推"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甲:你的手,我的手,他的手,咱们都有一双手!乙:大人手,孩子手,男女老少谁都需要这双手!合:都来想一想:谁的手最好?谁的手是最美的手?(讨论:你说谁的手最美?为什么?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甲:我们的先人有着最美的手;取火种、造宫室,创造文明写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