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61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26篇
综合类   6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1999年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和男子举重锦标赛,分别于3月16日至19日和3月22日至24日在安徽省黄山和湖北省黄石举行。山东男队获1金2铜,总分60分,奖牌列全国第3位,总分列第2位;山东女队(含威海基地队)获2金2银75分,奖牌列全国第1位,总分列辽宁之后居全国第2位;男女队共计获3金2银2铜135分,均居全国第1位。(见表1)  相似文献   
892.
举重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共调查 2 6 5名男女举重运动员。并对其相关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 ,男女合计患者率为 78.4% ,而女性为90 .0 0 % ,共检出 12 1种损伤 ,但常见的集中在 12种。受伤部位以膝和腰患病率较高 ,依次为腕、肩、肘、髋。 73.8%的损伤是慢性损伤或急性转为慢性的损伤。除膝患病率女性高於男性外 ,其他如受伤种类 ,疗效以及受伤原因等 ,男女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损伤原因以错误技术动作 ,强度或量过大 ,以及身体疲劳等因素为突出。提出了减了损伤的预防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893.
我国男子举重运动员年龄、体重及运动成绩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男子举重运动员在不同的年龄段,随身高、体重的增长,其力量水平与举重运动成绩产生变化,这一事实已被体育科研人员、教练员所公认。如何把男子举重运动员的体重、年龄与运动成绩之关系协调在最佳状态,值得我们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94.
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不良心理状态及改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举重运动员的教学与训练实践,分析了运动员不良心理状态的成因与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895.
赵鹏 《体育科研》2013,(5):67-71
目的:对国家男子举重队重点队员在2012中国举重锦标赛(奥运选拔赛)和奥运备战赛前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总结现有的赛前训练的模式,为教练员及时了解运动员的身体反应、修订训练计划和调整训练负荷、保证运动员在大赛前机能处于良好状态提供参考。方法:在国家男子举重队2012年奥运选拔赛和备战奥运的赛前期,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对国家队5个重点级别,6名运动员进行训练监控。结果:奥运选拔赛前的训练模式为赛前第2周训练强度和负荷达到最大,之后训练强度和量缓慢降低。奥运备战赛前的训练模式是大强度大负荷周与小强度小负荷周交替出现,总体呈下降趋势。选拔赛的赛前模式优于奥运备战的赛前训练模式。结论:两次赛前训练结果比较发现,锦标赛赛前训练模式优于奥运备战赛前训练;训练强度起始较大随后缓慢下降,整体训练负荷较稳定的训练可以保持运动员在赛前训练阶段的生理机能的稳定,同时提高运动员的肌肉爆发力,增强竞技状态;强度中等、训练负荷较大且整体训练量呈波动趋势的训练易于给运动员造成一定的身体不适,引起运动疲劳的积累,导致赛前竞技能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896.
通过对梅德维耶夫赛前训练的成功,研讨多项目、多组合训练的合理性,提出应当突破传统举重训练理论的束缚,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训练理论和方法,为训练、竞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7.
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2名男子举重运动员人体形态学指标进行测量与统计处理,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的手长、肩宽、上臂紧张围、训前臂围、大腿围(体重+胸围)/身高×100等11项指标的均值大,与举重总成绩相关密切(P<0.005),优秀运动员上述指标较一般运动员大,这是今后在选材中值得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898.
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身体机能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42名男子举重运动员进行了身体机能的测试与统计处理,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的最高无氧功率,平均无氧功率FT%,上、下肢绝对肌力,背力与运动成绩高度相关,优秀运动员(健将级)上述指标均较一般运动员(一级)高,为科学选材及训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99.
目的:探求优秀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的选材模型。方法:福建省在训的25名健将级和一级少年轻量级男子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筛选法、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探寻举重选材的指标模型,进而探求选材模型。结果:体型因子为髂宽指数,充实度因子为克托莱指数,围度因子为上臂松紧差,上肢力量因子为左握力,腿部爆发力因子为纵跳,专项素质因子为后蹲。结论:在对主成分因子处理的基础上,构建了选材的均值模型和权重模型,其中一级指标形态与素质的权重为0.48:0.52,构建了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单项和综合评分标准的选材模型。  相似文献   
900.
以调查问卷为基础,以参加2007年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的运动员为调查重点,辅以多年的观察及访问,对我国专业队女子举重运动员的经期训练情况做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和探讨,分析总结出她们在经期训练的特征及差异,试图为女子举重运动员在今后经期的训练和比赛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