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30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46篇
教育   8254篇
科学研究   646篇
各国文化   65篇
体育   235篇
综合类   457篇
文化理论   98篇
信息传播   1282篇
  2024年   291篇
  2023年   1332篇
  2022年   581篇
  2021年   760篇
  2020年   676篇
  2019年   575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278篇
  2014年   730篇
  2013年   588篇
  2012年   625篇
  2011年   699篇
  2010年   564篇
  2009年   496篇
  2008年   609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智慧旅游逐渐成为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形态。当前南京乡村智慧旅游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营销宣传方式传统、信息化水平低下、旅游活动项目雷同等问题。对此,应当改善基础设施,创新营销方式,提高信息化水平,整合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82.
【事迹】一名地地道道的师专物理专业的毕业生,一位平平凡凡的乡村教师,一位自己没有什么荣誉称号、评不上特级教师、不是名师却为河南省名师、骨干教师等担任培训教师的草根教师,一位为当地教师培训作报告数十场,不取分文报酬,以草木心思报泥土,一苞一蕊出情怀感谢党和人民培育之恩的乡村小教师,却成为《优秀的人生导师——著名班主任是  相似文献   
83.
84.
绿意乡村     
徐霞 《同学少年》2011,(3):47-47
走进乡间,一股田园气息扑面而来,伸手迎客的是挺拔的松柏,俏皮活泼的是舞动的柳条,凉气袭人的是微笑的清风。一切都让人感到惬意。到奶奶家时已近黄昏,太阳就像害羞的少女,红着脸躲在云层的后面;薄暮冥冥,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那淡淡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  相似文献   
85.
<正>五、花鼓戏的发展和进路旧戏每有角色出场必先由他说明自己姓甚名谁,家住那里,这交代在旧戏里叫"报家门"。花鼓戏的角色有的并无姓名藉贯,如《五更劝夫》的生旦,《送表妹》的表兄表妹,这类角色出场自没有家门可报。有的角色没有藉贯,如《讨学钱》的张糊涂,《复情》的李四,《王三卖肉》的张屠夫,他们出场便只报姓名。为什么花鼓戏对"家门"不交代清楚?因为它所扮唱的是乡村实事或实事性的传言,反正看众会知道或假定戏里角色本是本地的赵钱孙李,或并姓名不通也会知道,假定他们是本地的阿哥阿姐,所以花鼓戏对这点并不重视。但有时戏里的角色也能够原原本本报出他的"家门",如从《过江》的李三娘和《刘海戏蟾》的刘海两段唱里,知道李三娘是衡州(衡阳)桃源洞汤太保的女儿,嫁给黄泥坳李家,刘海是常德武陵县(常德)丝瓜井刘千总的儿子。  相似文献   
86.
谈到合川,人们很快会想起陶行知,想起卢作孚,想起钓鱼城……的确,合川厚重的历史人文积淀足以让人钦羡。而这些成为合川教育与众不同的精神财富。陶行知的伟大思想贯穿于合川教育的发展,从教育的原点出发,尊重每一个儿童的生存发展权,珍视教育的文化育人功能,让学生在教育与社会生活中自由全面地成长。有了这样的人文精神,合川教育逐步探索出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本期,让我们沿着陶行知思想的脉络,与合川教育书记对话,感受合川区域教育发展的特色与成就,思考人文精神对于当下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
劳动的平等     
以聊城为中心,考察1950年代中期乡村集体化劳动的历程,阐述乡村妇女劳动动员措施与民众的因应。指出国家对乡村妇女的生产动员的重要动因,是实现对全体乡村民众思想、人身、经济的掌控,男女平等更多是参与劳动的平等。  相似文献   
88.
正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在我看来,沈玉芬就是一块璞玉,历经20年的教育锤炼,已然实现了从"石"到"玉"的生命蜕变;她的语文课堂,如花般绽放,呈现出生命的活力与芬芳。一、教育的情怀:在乡村教育中实现人生的价值1995年,沈玉芬从师范毕业,来到江苏省的南大门盛泽,走进占地仅有9亩的弄堂小学,时名盛泽镇中心小学。简陋的校舍,破旧的宿舍,让她有种说不清的失落。然而,老学校里的老教师  相似文献   
89.
90.
在乡村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自然因素,在学生们极大地充满好奇、疯狂的汲取知识的年代,有着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取之不尽的教学素材,特别是对于乡村的学生而言,他们由于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等的影响,从小就对自然有着一种极为迫切的认识、极为深深的爱。他们对生物知识的渴求程度更高,而现如今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不可否认绝大部分乡村学生最终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因此乡村初中生物教学更应该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让生物学更好的亮相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