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905篇
科学研究   38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4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人学研究应该是个体的人还是作为整体的人以及如何看待二者的关系?这对人学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对目前学界关于人学研究对象的争论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2.
延安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成立于1941年,先后由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鲁迅艺文学院、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延安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陕甘宁边区行政学院和新文字干部学校等8所院校合并而成,校名由毛泽东同志确定。延安大学的历史从陕北公学成立之日算起,可上溯到1937年8月。  相似文献   
103.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取得实效的根本原因在于没能深刻理解政治教育主体的内涵,对实施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条件认识不清。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入手,在反思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剖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客体角色的互换规律,并主张教育者应树立主体性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唤醒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合理发挥权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杀盗非杀人"是墨家的一个重要命题,不仅具有逻辑学上的意义,而且延伸到伦理学、法学等相关领域。从法文化角度分析这个命题,对犯罪人问题的研究、对人权保护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协调公共惩罚与私人惩罚之间的关系也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欧光南 《培训与研究》2008,25(10):40-44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的诞生地,其唯物史观的确立是以人为出发点,并与人的本质及其发展的科学揭示与阐释交融在一起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内容,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有关人的本质认识的前提、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人的本质的决定基础、人的本质的社会历史性质、人的本质发展的理想状态及其实现的条件与途径。同时,《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上述有关人的本质认识的系统阐释又是建立在其对人的本质考察的动态生成分析方法基础上的。这个分析方法是关于人的本质认识问题的方法论革命,对人的本质认识从而整个人学理论研究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野中,从实践主体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是人在社会中一种必要的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目的是促进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目的是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体之生成。  相似文献   
107.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与新时期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指导,创新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目标创新、内容创新以及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古人认为人性是性与情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与之相关的人学则探讨了如何保持本性,脱于禽兽和如何追求完美,比齐圣人的问题。而文学既作为了一种人们认识、反思自身的参照物,又成为人学探讨人性的手段,并作为一个过程与人学融合在一起。三者之间,由矛盾沟通,相互影响,并最终指向完善自身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09.
110.
教育人学论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学不应被理解为哲学的一种形态或一个分支,而应被理解为以一种自觉的方式表达人文世界观的方法论和信念。我们正是在此基础上,从两个方面去透视与把握教育人学世界观的树立:其一为人的存在与教育。其二为教育与人的生成。进而,从教育人学世界观的角度反观“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及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