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832篇
  免费   588篇
  国内免费   886篇
教育   117068篇
科学研究   15428篇
各国文化   99篇
体育   3980篇
综合类   5458篇
文化理论   803篇
信息传播   16470篇
  2024年   670篇
  2023年   2844篇
  2022年   1587篇
  2021年   2608篇
  2020年   2864篇
  2019年   3364篇
  2018年   1816篇
  2017年   3316篇
  2016年   4019篇
  2015年   6443篇
  2014年   13290篇
  2013年   10524篇
  2012年   12552篇
  2011年   12476篇
  2010年   10094篇
  2009年   9877篇
  2008年   11213篇
  2007年   8826篇
  2006年   6718篇
  2005年   6309篇
  2004年   5829篇
  2003年   5617篇
  2002年   5238篇
  2001年   4384篇
  2000年   3071篇
  1999年   1183篇
  1998年   668篇
  1997年   485篇
  1996年   374篇
  1995年   288篇
  1994年   215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王胜 《青年记者》2004,(8):66-66
在报业市场竞争加剧的趋势下,网站已成为增强报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从现实情况看,地市党报对网站战略地位的认识普遍存在低估现象,这成为报纸网站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从长远来看,必须把报纸网站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上,这是由它日益重要的作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92.
传媒业是一个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随着传媒业市场化的纵深发展,传媒在新闻传播和相关产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竞争异常激烈。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在争读、争市场,实质是以新闻人才为支撑的媒体综合实力的较量,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媒体从业人员作为媒介产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力量,能否充分发挥好其作用是关系传媒事业兴衰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3.
许多学者都这样认为,电视新闻评论就是传统报刊新闻评论与电视媒介相结合的产物,即将报刊新闻评论手法运用到电视评论工作之中。在实际操作中,电视新闻评论主体与报刊新闻评论主体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报刊新闻评论主体多由专职或业余评论员、报刊编辑、独立撰稿人、热心读者等组成。创作的一般流程为:评论主体根据新闻记者采写的新  相似文献   
994.
黄峥 《声屏世界》2004,(2):55-57
2003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研究所等机构完成了一项“200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其结果显示:“天气预报”高居电视节目类型排行榜的首位,成为观众最爱看的电视节目;2003年名为“您观看电视了吗”的新浪观察调查结果同样令人惊讶:“天气预报”再次成为收视之冠,占投票总数的49.77%。  相似文献   
995.
周静 《声屏世界》2004,(4):11-13
频道专业化不单单是一个电视台自身的操作层面的问题,而是与中国电视产业化进程紧密相连的一个整体,其发展受到广电业现有传播体制、机制的约束和影响。虽然中国电视业正在努力打破中央、省、市、县的“四级”管理体制形成的条块分割、诸侯割据的局面,但是电视市场的“采邑制”①给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带来的弊端已经凸现。目前,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主要面临以下六个突出矛盾,这些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频道专业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96.
分众化作为顺应市场分流、以受众信息需求差异为变量媒介对市场进行细分的一种传播手段,在给受众更多、更深刻的信息的同时,还有利于媒介之间的竞争以及媒介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看到分众化优势的同时,我们难免会有这样的疑问:分众化难道是一分就灵、百无遗漏吗?在实际操作中,对分众化存在哪些误区?这是本文想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997.
晓勇 《出版经济》2004,(3):17-19
作为一家省级新华书店,在成功地实现了全省连锁完成本地的中盘商的商业模式探索后,周立伟把自己的目光放到了终端商业模式的探索上.  相似文献   
998.
在路上——“京华”启示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学东  喻乐 《传媒》2004,(5):8-19
对于北京报业乃至整个中国报业而言,<京华时报>从草创到成长,具有某种符号意义.从没落的机关报到都市主流报纸的成功转型,引入国有商业资本,延揽职业报人、建立有限责任的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用吴海民社长的话说,"我们在路上,一直在寻找".也正是这种"寻找",诞生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新突破.这份于2001年5月28日横空出世的都市报,在北京市场一战成名,一年半便在广告经营额上创下3亿元的骄人战绩,昂首挺进全国报刊广告十六强,三年下来发行量稳居北京早报市场第一……坊间盛传<京华时报>迫使<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放弃零售全力争夺订阅市场,迫使京报集团试图借助晚报之力再办一张晨报,迫使<新京报>避免与<京华时报>正面冲突,迂回发起向<北京青年报>的攻势.我们可以质疑种种说法的准确性,但我们不能否认<京华时报>的令人生畏的力量改变并继续改变着京城报业的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999.
随着中国电视竞争格局出现新的变化,业内人士指出区域化发展是大多数省级卫视的可行性选择“区域化将逐步成为中国省级电视媒体发展的主流”,省级电视媒体“跨区域经营”作为目前具备现实可行性的“第三条道路”和走向全国的“中国道路”很值得理论界和业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在当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传媒过剩时代,新闻报道能否做到“三贴近”.不仅仅关系到新闻媒体能否落实好党的新闻宣传方针、能否完成好光荣使命,而且也事关媒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在新闻报道实践中立足于人文关怀.努力促使新闻报道向人性化转型,以人性化报道实践“三贴近”原则.寓“三贴近”原则于人性化报道之中,在推动新闻事业的改革与创新,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