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7篇
  免费   1篇
教育   1318篇
科学研究   41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4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陈棣华 《教育现代化》2005,(12):123-123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客观评价自己,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的课程目标。实践证明,没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基础,正确的思想就没有基础,良好的行为就缺乏价值目标。重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培养合格的人,是我们很好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2.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人格是否健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本文提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目标是以具有创新精神为特征的现代化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43.
144.
梁志锋 《教育导刊》2007,(12):58-58
完整的人格是指实现了知、意、情统一的人格。弗洛姆认为,只有把人的情感与智力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健全完整的人格。小学生人格是一个复杂、多侧面、多层次的统一体,小学生人格教育的得失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学习效率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因此人格教育必须坚持全面整体、持续统一、个体特色和社会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5.
论教师理想人格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魅力的内涵是极其丰富、深邃的。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其自身的人格教育对学生人格社会化过程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潜移默化的。人格的内涵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在21世纪,塑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教师理想人格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6.
本文通过人格特征及其表现形式,尤其是对青少年消极人格的构成的探讨,指出不健康人格是犯罪的心理基础。应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共同作用来提升人格修养,从而扼止犯罪心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7.
刘江 《教育艺术》2004,(6):15-15
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的教育家们从未像今天这样被迫切地追问:青少年的成长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人们反思片面追求产值的发展观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的同时,发现教育也正在为此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148.
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人格教育是当前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但是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人格教育却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我们应结合英语学科教学的特点,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49.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已成为国际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以此为背景,主要论述了在高职高专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人格教育问题。文章认为:在实施语文教学时,教师应通过挖掘人文精神以树立人格理想、分析人物形象来体悟人格要义、品味语言文字以达到情感共鸣、创设审美情境来陶冶学生情操,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和实施人格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0.
人格的重要特征在于其文化性。中国的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人的人格,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在现代性背景下中国人的人格及其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在中国文化和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忽视了传统文化对中国人人格养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