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19篇
科学研究   43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51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9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盛莉  徐安琪 《天中学刊》2002,17(4):46-49
“诗言志”与中和雅正是儒家诗教的重要内容。南唐词因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具有儒家文化意蕴,其具体表现一是运用清乐词调,变花间促碎之音为清和雅缓之乐;二是抒写忧患意识和人生感慨;三是典雅的艺术风貌。南唐词因此对宋词题材的扩大和词的“雅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它是从花间词到北宋词过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2.
去山东旅游,曲阜是必游之地。秋冬之际,我便去了仰慕已久的孔子故里曲阜,实地感悟了一次儒家文化的魅力。 曲阜,这个享有“东方圣城”美誉的古城,据史籍记载,  相似文献   
23.
宗璞的《东藏记》塑造了孟樾、吕碧初、卫葑等人物形象,写出了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在抗战时期的"亡国之痛、流离之苦、漂泊之难、生存之艰"及人格本相,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大无畏精神和不可战胜,表达了作者对儒家文化的景仰、对物质主义或商贾主义的批判;语言清丽典雅,风格含蓄蕴藉、藏而不露,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行文手法多样灵活;但也存在着情节缺乏必要的戏剧性,不"很抓人"等缺憾。  相似文献   
24.
沈从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在这众多的作品中,至始至终贯穿其中的是对人性的执着阐释.中篇小说<边城>则是沈从文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这部作品体现了他对人性美的理想追求,即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5.
《文化学刊》2015,(1):5
<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像哲学、养生、园艺、阁楼、饮食、茶道、戏曲等等,著作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更是不乏经典之作。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五经",是中国的"圣经"。这是一系列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理想与治国之道,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  相似文献   
26.
在江门五邑,翦伯象是最具学者气质和名士风度的诗人之一。他在日趋功利化的时代坚守诗歌的纯洁性,在诗歌世界中高扬中国传统文人的雅正之风,传承魏晋以来的名士风骨,与时俱进地抒写了当下中国社会的诗意图像,传递了生命正能量,丰富了当代诗歌的语言和意象。  相似文献   
27.
提起秦朝,人们总会想到,先秦儒家积累下的大量经典之作都被秦始皇一把火烧了个干净,而儒家的徒子徒孙也让暴虐的始皇帝残忍地活埋到地下,"焚书坑儒"过后,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折损大半,而儒家人才也出现了断层。这样看来,秦朝简直是儒家的噩梦。然而,我们不禁也要问一句,如果秦朝真的完全没有儒家文化  相似文献   
28.
林昌彝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论家、文学家.他以积极的态度,强烈地关注现实、留心时务,表现了积极"入世"的思想意识;但是,处在近代动荡巨变旋涡里的林昌彝,其内心深处又有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情绪.本文试图从他的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入手,挖掘一下林昌彝思想的两面性以及形成这两种思想意识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9.
在关于五四运动的历史评价和历史作用的讨论中,如何看待当时反对封建主义文化思想的斗争,无疑是争论的重要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30.
由于受时代氛围、家庭环境、个人经历,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影响,曹植对以“立功”为主要内容的人生境界孜孜以求,并将这种境界通过艺术形象做了多侧面、具象化、立体式的极富魅力的展示。这多种形象重叠、组合起来就构成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同时,立太子失败带来的困窘镜遇迫使曹植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里找到了一个可以让心灵得到暂时慰适、精神略为宽松的虚幻境界──游仙幻境,作为他追求的美好人生境界的折射.此外,曹植作品中体现出的人伦亲情与谐和乐群的心绪,是他的诗受到读者称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