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310篇
科学研究   115篇
各国文化   117篇
体育   82篇
综合类   227篇
文化理论   49篇
信息传播   28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358篇
  2007年   323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5 毫秒
51.
天命思潮是两汉儒家思想研究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儒家天命思想产生于殷周之际,至汉代,经陆贾,贾谊,韩婴,董仲舒等人的不断增益,始为大观,构建出两汉儒家天命思潮研究的基本框架,并梳理出其历史演进的脉络。  相似文献   
52.
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精神安顿和终极关怀的问题日益凸显。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终极关怀问题的重要手段。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儒家形成了一整套终极关怀理论。从儒家终极关怀理论中汲取智慧、联系实际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将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解决现代人终极关怀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3.
儒家在生死观上重个体生命的本体存在,主张以“义”来构建现世的生活,同时又不否认“死”的存在。认为超越死亡的唯一办法就是摆正义利观,做到生死两安,生死和谐。儒家这种主张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融个体生命于众生之中,超越生死,实现永生的生死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健康个体的塑造、教化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4.
儒家不仅包含丰富的道德内容,也包含宗教内容。儒家认为,人死后魂魄分离,通过招魂仪式可以让死者复活;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快乐的,人害怕死亡;孝道是对在世父母、长辈的尊重,通过祭祀祖先以期盼先辈们获得再生。  相似文献   
55.
章认为新历史小说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接受了黑格尔关于把握历史的“哲学的方法”的理论的先锋作家的自救。新历史小说中的对中国传统化的哲学、对偶然性因素的重视与转型期作家们的孔子情结、神秘化情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6.
当代学校管理手段,其核心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如何领导:二是如何激励;三是如何影响。这种管理方式,保证如何影响最难见绩效。因为影响力的发挥,要靠管理者个人的威望。个人威望的建立除了需要时间、地位、信誉、个人名望为后盾外.更需要个的品德、学识、才华等等。在当代学校管理中.如何通过管理者对被管理者发生影响,从而增强学校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完善学校管理。一直是一个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在突出学校管理者的威望方面.尤为重视领导者个人的品德、学识、才华等因素。  相似文献   
57.
儒家学说对日本文化影响极大,中日文化一脉相承.但是,由于各自政治、思想、经济等环境的不同,两国的文化发展又各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作者对两国"恩"文化的政治背景、伦理道德,以及"恩"之性质等进行了粗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58.
长久以来,学术界一直就司马迁思想的倾向而争论不休:是正统的儒家思想?还是逍遥的道家思想?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司马迁思想的主导方面是崇尚道家的。  相似文献   
59.
略论儒家人权理念及其对现代人权思想的深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主要代表。它是以民本主义为其哲学基础和基本特征的。儒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权理念,其主要表现是倡言良心自由和人格尊严、法律平等和公正处罚、思想言论自由、爱国和大同世界。这些人权理念对现代人权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但是,儒家的人权理念具有较大的阶级性和历史局限性,相当幼稚和朴素,并未形成完整的人权概念和理论体系。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儒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人权理念,摒弃其糟粕,积极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的优秀部分,发展现代人权的基本内涵,加强现代人权理论建设,促进中国人权事业和国际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0.
荀子的道德论迥异于孔孟道德思想.荀子在拓展儒家道德思想广度并把道德制度化的同时,也把他律道德推向了极致,而没有为自律道德留下应有的空间,致使道德修为完全依凭外在因素方为可能.其偏失在于对道德主体性意识的弱化和冻结致使儒家自我完善和自我成就意义上的道德践履蹈空,最终置自身于困境.荀子的"歧出"不在于他的现实主义转向,也不完全归因于他的性恶论辩难,而应问责于他对儒家主体自律性道德的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