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061篇
科学研究   83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3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391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年龄尚幼的中小学生正值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好习惯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42.
李小松 《辅导员》2013,(12):32-33
<正>对当前的学校德育,人们往往较多关注其地位的轻重,而较少反思其操作的合理性与实效性。注重道德认识的提高,忽视了学生道德规范的内化。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知是而言非,言是而行非"。学校德育忽视了学生独立性、独特性和差异性,导致了生态性危机,严重制约了学校德育的有效性。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需要使德育回归社会生活,必须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培养理性生态人,启动人类心  相似文献   
43.
<正>翻开历史,爱国主义事例比比皆是。屈原抱石投江为的是祖国,文天祥慷慨悲歌想的是祖国,陆游留诗示儿念念不忘的是祖国。为了祖国的强盛多少中华儿女肝胆涂中原,膏液润野  相似文献   
44.
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教育方向、途径探索、工作方法等几方面,阐述了小学生习惯养成的做法,强调了细节落实、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国和特色"养成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5.
钱晓锋 《教育信息化》2003,(9):22-22,32
当前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发达的社会,信息来源、传播渠道和内容都多样化了。信息技术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然而,科学技术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未必能带来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相反,可能是人欲横流、物欲横流.造成道德沦丧、犯罪高技术化。这就给我们的IT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作者的日常教学实例出发,论述了在IT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和途径。  相似文献   
46.
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是加强德育工作的措施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礼仪教育必须从强化基本道德教育和训练文明行为两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47.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貌待人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置身于文明之中,让我们感到心旷神怡.陶醉不已。低年级学生可塑性强,又有向师性.如何让他们从小接受礼仪教育.并养成习惯呢?  相似文献   
48.
笔者结合几年的德育工作实践,认为:完善的制度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保障;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点;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窗口;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9.
散步时。孩子们看到易拉罐会当足球踢,没兴趣了,也无一人把它丢进垃圾箱;在教室里。孩子们看到地上的纸片,往往从上面踩过去继续游戏,无人理睬。看到这些现象。我总是指挥孩子。“XXX,把易拉罐捡掉”。“XX把废纸扔进垃圾箱”。虽然孩子们做了.但是并没有养成好习惯。于是,我开展了“争做环保小卫士”的活动,比比谁的座位最干净。开始几天效果颇佳,再后来就有孩子告状:“老师,辰辰把纸踢到我的位置上。”我去问辰辰。他却说:“老师,  相似文献   
50.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结合学校实际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就是要坚持“以德育人”为先,既要牢固“首位、思想,强化“师表”意识;又要着力“课堂”教学;狠抓“养成”教育,营造“环境”氛围,构建“机制”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