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3406篇
科学研究   250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232篇
综合类   141篇
文化理论   30篇
信息传播   33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502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992.
陆西星为明代著名的道士,道教内丹东派的创始人。他生活的时期是晚期内丹学的发端期,内丹学的大量细节问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讨论;许多内丹理论家援引儒释的思想来充实他们的内丹理论,大量儒释思想融入道教。陆西星的三教合一思想,从一个侧面揭示明代儒释道三教思想的深度融合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93.
1.本课立意《新航路开辟》一课的立意是什么?仅仅是地理大发现吗?过去我们一味强调殖民主义的残酷掠夺;现在不少同行又偏好航海探险的大无畏气概。我以为一堂课的立意不仅取决于本课的历史内容,更取决于这段内容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作用和影响。史学界一般将新航路一、本课的立意与目标  相似文献   
994.
孙姝雅 《考试周刊》2013,(13):171-17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二届国际技术和职业教育大会上提出: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以人为中心,推广和使用新技术,培养创业能力和自立能力,促进继续学习和独立学习。这无疑要求技校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本文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紧抓技校美术课堂教学.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张扬个性,培养德、智、美劳全面发展的创造型劳动者。  相似文献   
995.
<正>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虽然课程改革已进入到第七个年头,但是我们仍有不少语文教师处在迷茫之中,把握不准教学方向,常步入误区:(1)把阅读课上成了理解课。(2)  相似文献   
996.
董玲 《教育革新》2010,(10):54-55
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积极性、创造性,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通过各种课内外活动来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  相似文献   
997.
出版电子化与校对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人类发展史,每次的科学技术革命必然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大变革,并标志着人类社会从一个时代进入另一个时代。就新闻出版的校对这个行业来讲,也是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据史料记载,我国校对的出现可追溯至3000年前的商代,从孔子的先祖正考父曾校对简册《颂》起源,发展到西汉时已有了校雠法。但是,古代的校对在宋代以前是属于编校合一,  相似文献   
998.
县市级广播电视机构自1998年实行局台合一改革之后,不少地方反映其指挥管理效率、效能反不如前。结果播出机构是精简了,而人员却有增无减,营运成本还大大提高。上下都有人抱怨说“做事不如过去顺”,“局台合一合坏了”。我们认为,“合坏了”的现象,不一  相似文献   
999.
新校区或多校区有效地缓解了高校规模扩大带来的相关问题,但学生与教师沟通渠道不畅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新校区建设除了增加硬件设施外,还需高度重视学生扩大内外交流的迫切愿望;努力加强综合服务能力;大力提升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构建完整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00.
苏轼与王安石同为北宋元祐、熙宁时期重要的政治家,一般认为他们在政治主张上存在着深刻的歧异,但就军事思想而言,却有相通相近之处。目睹北宋厌战、畏战的颓败风气,禁军将骄卒惰,无力抵御外侮、危及国家政权巩固的严重局面,他们皆主张文武并重,兵农合一。然而由于思想倾向和个性气质上的差异,其军事思想又各具特色。王安石深谋远虑,强力推行保甲法,以期达到维护地方治安,通过建立民间军事组织消除募兵之弊的目的;苏轼则从地方实际出发,热情提倡民间自发的弓箭社,彰显出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军事思想和办法举措上,苏轼较之于王安石则灵活多变,极富弹性和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