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721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文章结合新课标的习作要求和小学生当前的习作水平,以写景习作为突破口,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构思和修改的"三步教学法",有效地寻找到一条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途径,为小学生日后的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2.
作为重要的表达方式,记叙,就是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但同是记叙,不同文体中的记叙方法是不尽相同的,尤其是记叙文中的记叙和议论文中的记叙。在习作中,许多同学对这一点不甚明了,以至于造成文体特征混乱。那么,议论文中应该怎样记叙呢?  相似文献   
23.
《满井游记》这篇山水小品在写景艺术上妙用笔法,以心摄境,层层点染,再现春天到来时满井的春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24.
《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放在必修二的第一单元开头,而这一单元的文体是写景抒情散文,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引导学生鉴赏这一类散文。我的教学设想是:从读入手,先品味语言,再体会语言背后的情感。  相似文献   
25.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为描写西湖六月风光的七言绝句进行教学,完全将其定位成一首写景诗,这一理解和教参提示的这是一首写西湖的晴日荷花壮观景象的诗的理解也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26.
学生在写景时存在很多问题或不足,教师要按照一定的样式指导学生写景,即按照定点内容、拓展内容、深挖内容、提炼内容的步骤有效训练,学生写景记叙文自然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27.
初中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既要安排好作文训练的序列,又要有的放矢,突破难点。本文主要从七年级学生在写作中长期困扰的求实问题谈起。笔者认为七年级学生写作首先是尊  相似文献   
28.
刘金萍 《教育》2012,(16):58
作文课一般是学生们最不喜欢上的: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枯燥无味,辛苦劳累。其实,作文就是难在开头,怎样下笔?从哪里下笔?思考了半天,浪费了不少时间,还是没写一个字。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把握好题意,找不准自己要写的文章的切入点。笔者在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经反复实验、探索与总结,体会到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有话可写是喜欢作文课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9.
徐振玺 《学语文》2013,(2):24-25
《滕王阁序》中的两段秋景描写历来为人称道不已。这两段写尽三秋之时滕王阁周围的万千气象,诗人构景写景用心于一"巧"字,从画家的视角观摹景物,为景物着色设墨,远近高低搭配;又用精炼的语言精细描写,营造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审美意境。下面具体谈论诗人写景时是如何精思细构的。  相似文献   
30.
刘娴 《文学教育(上)》2013,(23):107-107
笔者在教学中,抓住《长江三峡》最突出的“写景状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教学,其余的则大胆舍弃,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我觉得,这样处理教材,具有较为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