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篇
教育   9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当我们在过着情人节、圣诞节,吃着肯德基、麦当劳,说着英语、日语,看着韩剧、好莱坞大片的时候,我们自己民族的东西受到了极大的冷落。为什么日本的动漫在本国禁止放映,而在中国却有一大批的观众?为什么中国传统的女英雄《花木兰》还是美国好莱坞拍的?为什么孔子在国内得不到重视,在国外却大受推崇?当我们看到环境破坏、生态危机、价值迷失、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要到我们的祖先——孔子那里去寻找生存的智慧?  相似文献   
162.
京剧     
又称"皮黄",形成于北京,已有200年历史,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是中国的"国粹",也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唱、念、  相似文献   
163.
2011年1月12日,襄阳市诗词学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在襄樊学院隆重召开。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诗词学会会长罗辉,襄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德华,原襄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焦泽浩,襄樊学院党委书记周应佳,襄樊学院校长李儒寿等领导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164.
流浪的红裙     
如果一定要用颜色来形容一个国家的话,那么西班牙无疑就是火红色的。说到火红色,这不仅仅是来自南欧夏天如火的骄阳和西班牙人奔放的性格,更是来自弗拉明戈女郎们甩动的裙摆。一顿一挫,一个昂首,一个甩头,甚至一个回眸,都把整个吉卜赛的精神和性格打上了火红色的烙印。在西班牙,几乎人人都会舞蹈人人也都热爱舞蹈,所以要是提到西班牙的国粹,那么一定非弗拉明戈舞和斗牛舞莫属了。在如火的8月,离开  相似文献   
165.
钮骠 《文化交流》2013,(9):38-40
前不久,央视播出了8集电视纪录片《京剧》,向广大观众展现和解读京剧艺术。我作为一个从1948年开始学演京剧、至今已有65年的京剧人,当然倍加关注,殷切期待。认真地看了首播之后,心情是欣喜的。喜的是,央视以京剧为表现对象,精心拍摄出这样一部大型纪录片,这种做法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并且将这宗国粹艺术向世界推介,其意义重大。中国  相似文献   
166.
吕超 《健身科学》2013,3(3):14-15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京剧大师。作为“四大名旦”之首以及“梅派艺术”的创始人,他的艺术与生命之树常绿常青,那这中间有什么独到的养生秘诀呢?  相似文献   
167.
国学一项,中国古已有之,但它原来仅指贵族子弟攻读诗书的学校。随着近代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国学"概念渐成,并在清末民初几十年间渐成一股"国学热"的史学思潮,但对于什么是"国学",学术界当时颇多争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1]4。而对于民国时期的"国学热"的历史画面,我们可以从其在国内的延续和发展,从西方的学术、思想、文化对中国固有文化传统与学术精神的冲击以及当时学术界对国学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的不同解读来寻找出其中的一些端倪。而"在当时  相似文献   
168.
京剧虽然诞生很晚,却后来居上,荣登“国剧”的宝座.并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文现简述一下课堂教学应该怎样与世界同步达到保护与传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9.
徽班晋京百年,集南音之婉转,曲折与北曲之苍凉,悲壮于一体,演化成了今天的京剧模样,成为了中国国粹。  相似文献   
170.
回忆写评论     
评论是新闻的旗帜和灵魂,这是邸报以来就形成的传统。我国近代的《循环日报》主笔王韬,《时务报》主笔梁启超,《国粹学报》主笔章太炎等,都以撰写纵论国是,褒贬时事,抨击时弊的文章而成为风靡一时的人物。上世纪初的《大公报》主笔张季鸾写时评,“一篇在手,倚马可待”,“笔锋常带感情”,鞭辟入里,也影响极大。延安时代的《解放日报》,社论、文章多出于陆定一、胡乔木之手,痛快淋漓,逻辑严密,充分发挥了“炸弹和旗帜”的作用。毛泽东身为党的领袖,又是写文章的高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