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7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76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墨子的教育观及其对当今教育之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的教育观进行探究和梳理不仅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的教育理念,而且可以通过先人的教育活动发现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2.
墨子提出“君权人授”。主张建立一个人力资源、物质财富、智力成果大众共享的社会;他倡导“爱民如父母”,主张天子(国君)应当忠于民众,为民众谋福利,把民众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墨子的“兼爱”,强调爱的对象应包括当时最卑贱的奴隶。墨子主张构建覆盖全体劳动阶级食、衣、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且拟定了一系列改革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53.
墨子》是紧接孔子的第二位文化巨人,构建了有别于主流思想的平民化思想体系,他对传统思想破旧立新,积极批判,拙文即通过对墨子思想在生产、空想、专制三大领域的“破“与“立“,来探讨墨子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4.
先秦墨子以人性“所染”说为哲学基础,进而提出救世“兼士”的理想人格,并扩展了教学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教育方法和原则。他的教育观精辟独到,自成体系,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5.
利义问题是社会生活中不能回避的永恒课题,早在先秦时期,利义之辩就成了儒墨之争的重要内容。利义之辩的实质是何谓至善。文章对孔子、墨子的利义观作了颇为精到的剖析,指出孔子重义(轻利),墨子贵义(重利),墨子的利义统一思想,较为正确地处理了利义关系。孔墨的利义观对当今的启示是: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二手抓;必须处理好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6.
先秦儒家经典和诸子献里包蕴着丰富而比较系统的语言学思想,对后世语言的运用和发展影响十分深远。分析先秦人们的语言学思想,对汉语史的研究可以起到思想观念和方法上的指导作用。先秦人们要求语言概念明确、注重语法、讲究修辞,具有了初步的语言发展演变的观念。  相似文献   
57.
58.
彭干梓 《职教论坛》2007,(10S):60-64
先秦墨家代表手工业的小生产劳动者思想,一度显赫非常。成为与儒家并列而对抗的政治教育集团和学派。在儒家的理论体系中,“士”的教育与百工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墨子》中记载了墨家传授劳动技术的内容,大多上升为经验科技的形态,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生产技术向科学理论飞跃的最早成果,为古代技艺教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59.
墨家学派自墨子死后便急剧衰落,现有文献资料对其徒属名籍语焉不详.本文试图探颐索隐,钩深致远,根据先秦文献和学术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黑子死后学派的分化情况.同时对近人和时贤关于墨子后学的研究,提出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60.
墨家私学与当代民办高校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背景方面有着诸多相同之处,墨家的教育管理思想精华对民办高校具有极大借鉴和启示作用。墨家在学生管理方面主张法仪从事,规矩绳之;在教师管理方面主张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在人事管理方面主张尚贤使能,人尽其才;在办学特色上呈现出质疑权威,敢为人先的特征。它对于民办高校管理的启示主要有:以制度化管理激励教师积极性;以教学主动性树立学校特色;在知人善任中注重和谐发展;在吐故纳新中成就学校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