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4841篇
科学研究   607篇
各国文化   110篇
体育   369篇
综合类   241篇
文化理论   82篇
信息传播   76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396篇
  2014年   758篇
  2013年   443篇
  2012年   504篇
  2011年   533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429篇
  2008年   551篇
  2007年   471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以个体本位为文化基因的"自由"概念来自西方,却与殷海光恃才傲物、特立独行的个性暗合,因而成就了他最近乎西方个体本位的自由观."志道之士"的历史使命又决定了殷海光个体本位自由观"分裂"与"两难"的本土命运."自由思想者"与"志道之士"两难取舍的背后,是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生存之道的冲突与较量.殷海光以生命为代价向世人昭示的,与其说是西方自由理念,不如说是对西方文化的质疑,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反思.  相似文献   
982.
结合凤凰山隧道工程实例,介绍在困难地形条件下。中长隧道的平面控制施工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983.
道是老子的宇宙论,道生一,一生二,任何事物都是由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组成;物壮则老,极则反,事物总要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发展;同时事物的发展总要返回到原来的原始状态。基于此,老子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人生论和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984.
哲学的论域     
本认为,哲学的论域包括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两个大的部分,前的核心是“形而上学”和“知识论”,后的核心是“伦理学”。本从“形而上学”、“知识论”和“实践哲学”三个方面阐述了哲学所要处理的核心问题,并创造性地将存在论(形而上学的基础)划分为“是论”和“道论”两种形态。  相似文献   
985.
《中庸》尚情思想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席》是先秦儒家的形上学著作,其中也包含了一些重要的尚情思想论题,这主要表现在作者主张"率性"、尚诚、情"发而皆中节"等方面。这些伦理思想对宋儒建构理本论儒学体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86.
运用最小二乘配点法,对非均布载荷作用下的夹支圆板的弯曲问题进行求解,并和直接最小二乘法进行比较,说明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987.
尽管中西方各美学流派在不同时期对“和谐”有着不同的看法,但通过辨析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西方看似迥异的艺术观念形态中所揭示的却是人类相同的对精神世界的孜孜以求。本文试图以中西方古代关于“和谐”的几个重要论点进行阐述,来把握这些观念的似与非似及其联系。  相似文献   
988.
柳宗元的《道州宣王庙碑》及《道州毁鼻亭神记》,都是应当时道州刺史薛伯高的邀请而作的。由于原的记载及宋人韩醇的注释有误,致使它的写作年代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且大都做了错误的判断。其实,要确定它的写作年代,首先要确定薛伯高出任道州刺史的年代,然后再根据原中所提供的叙事线索、唐代祭孔惯用的时月及干支纪日来反复考查,才能最后正确地核定。本经过反复而详尽的考辩,认为薛伯高于元和七年就任道州刺史,《道州宣王庙碑》应作于他元和九年秋“祭新庙”之后,而《道州毁鼻亭神记》却作于他到任后不久。这符合柳宗元的记述,也再一次证明原记载、韩醇注释及今人校勘、系年的错误。  相似文献   
989.
以《道德经》为核心理解与诠释现代人所面对的生死学问题,首先对“语言的异化”所产生的种种问题,提出评论;并进一步指出:人应回归自然本真的状态,让事物回到如如不动的寂静状态,以治疗语言系统介入这个本真状态后所衍生的种种问题。 就宇宙人生问题的终究极思考,儒家的思考面向是“自觉”,道家思考的面向是“自然”。儒道思考的面向不同,论及语言介入天地元始之状态,亦颇有差异。道家极力想摆脱名言系统的束缚,而强调回到本来彼此互融和谐的场域。他强调“尊道而贵德”以生长代替竞争。 道家强调从日常生活检查自己的内心状态,作一逆向、解构的思考,消除话语系统产生的对立,尊重各套话语系统的存在,让万物回归,道通为一。道家强调“去名以就实”,回归生命的和谐状态。跨过话语,直入存在之源,由此存在之源的自发和谐与调适,如此便对既成的意识形态有一解构之作用。能致虚守静、涤除玄览,让生命回到自由真实的状态,这时便不必通过人间的话语来沟通,他通过自然的天籁来呼应;如此“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这正标识着“存有的治疗学”之建立。  相似文献   
990.
本从哲学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问题”的角度出发,一方面结合古代希腊的自然哲学对世界本原的界定,指出老子“道”的深刻含义是关于宇宙存在的根据,另一方面,分析老子对“道”的“本体论(ontology)的设定,指出“道”的理解对于把握老子哲学方向、哲学立场以及《老子》哲学体系的性质和老子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具有形而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