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3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教育   3216篇
科学研究   280篇
各国文化   61篇
体育   5629篇
综合类   1269篇
文化理论   26篇
信息传播   39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519篇
  2013年   647篇
  2012年   772篇
  2011年   893篇
  2010年   732篇
  2009年   804篇
  2008年   1033篇
  2007年   695篇
  2006年   615篇
  2005年   532篇
  2004年   563篇
  2003年   396篇
  2002年   416篇
  2001年   384篇
  2000年   358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对我省五所高校女生参加体操类课程学习动机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校女生参加体操类课程学习及锻炼的动机主要有健康类动机,功利性动机,兴趣体验类动机,审美类动机,社会交往类动机和成功体验类动机六大类,其中健康类动机与功利性动机为主,其次为审美类动机,社会交往类动机。对此分别予以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72.
高校开设女子足球选项课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文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3):104-106,109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校开设女子足球选项课可行性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高校大部分女学生对参加足球运动有各种心理障碍,但是她们仍然喜爱足球,对开设足球选项课的兴趣较高。高校开设女子足球选项课,有利于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对女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陆震 《家庭教育》2000,(2):38-39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家庭教育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一点是,父母们真正开始把对孩子的教育当成了一件事,孩子的精神素质问题越来越为父母所重视。  相似文献   
74.
采用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140名儿少体操运动员进行人格测验,表明向性和稳定性多为中间型。其中72人进行动作神经过程测试,结果提示稳定型神经反应的总体水平高,不稳定型动作错误多,内向型协调性和灵敏性较差,在选材和训练的时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75.
76.
将体操普修课教学大纲规定的体操动作进行概括、系统与提炼,按动作结构相同或类同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动作技能转移的原理,排列组合,编排成同结构立体框架在教学中进行实施,取得了减少课时、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7.
对先天性爆发力差,而协调性好的女少儿体操运动员的下肢训练所采用的较为特殊的训练手段及训练安排能有效地提高其专项成绩,并可相应地避免和减少下肢运动损伤从而保证训练及比赛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78.
采用测试方法,对少儿体操运动员专项训练中的生理负荷和能量消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少儿体操运动员运动时的生理负荷和能量消耗,与训练水平、动作难度、机能状态等因素相关;认为,训练中应控制训练次数、间隙时间,同时应采用合理的膳食结构,保证运动员机体的热量供给。  相似文献   
79.
本文就我国省市级专业体操队训练场馆的蹦床设备状况、教练员所持的态度和认识、训练中主要解决的问题、蹦库实际使用情况、练习程序以及对基本动作和基本难度动作的理解等方面作了较细致的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改进竞技体操的蹦床训练。  相似文献   
80.
1938年春至1939年冬,黄炎培先生倡导职业教育时最亲密的朋友和同事,著名教育家杨卫玉先生,扶妻携幼,辗转于港、桂、滇、渝、黔等西南各地,对战时后方,周历颇多。此稿为同行的杨夫人所记当时情事,题名“西南浪迹稿”。时值抗战,作者自称“记得是1938年春-1939年冬一年多的流浪生活”,但火的历验和女性细致的笔触,使这部稿子翔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民生,记录了侵略者的罪行,它虽不是第一手的档案史料,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杨夫人彭望芬,又名心雪,1920年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毕业,著有散文、游记数种,编集出版的有《敏儿的母亲》等。1970年逝世。此稿(包括照片)由作者家属捐赠给上海市档案馆,本刊发表时又征得其同意,在此一并致谢。由张爱平整理,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