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572篇
科学研究   139篇
各国文化   131篇
体育   111篇
综合类   244篇
文化理论   67篇
信息传播   37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524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433篇
  2008年   573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孔子对古代文献进行了大量的选材、整理与编辑工作,后人应给予充分肯定和客观评价。他在处理典籍文献过程中所坚持的原则和方法至今仍有可取之处,理应为今天我国业内人士所学习和发扬。要搞好文献整理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点就要汲取古人的创新精神,这也是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972.
本文探讨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师生观。孔子与其弟子既和谐民主,又感人至深的师生关系,为我们今天的教师在师生关系方面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973.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中可知孔子有极其丰富的军事思想.孔子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军事服务于统一的思想、文武兼备的国防建设思想、治军的一些基本原则等几个方面.孔子的军事思想不仅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今天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4.
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春秋》,历来以为是孔子所修,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另一部儒家经典《孟子》[1]。司马迁祖述其说,在《史记》中亦表达了一样的看法。[2]孟子和司马迁说的“孔子成《春秋》”,“因史记作《春秋》”,实际上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修订、删订”《春秋》的意思。西汉以后,虽有今文、古文之争,但关于孔子“修《春秋》”的说法,没什么评议。到了唐代,几个学者开始怀疑“孔子修《春秋》”的传统看法。刘知几在《史通·惑经》中记载说: 观汲冢所记,皆与鲁史符同。至如周之东迁,其说稍备,隐、桓已上,难得而详,此之烦省,皆…  相似文献   
975.
从<论语>的思想内容和风格形式出发,对比分析了理雅各和韦利的两人的英译本,以研究中国古籍翻译经验和技巧.  相似文献   
976.
鸦彬 《今日教育》2007,(7S):43-43
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认真地研读孔子的《论语》,读后让我生出许多的思考。如第十三篇《子路》中有这样一段:“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我觉得这句话对提高我们校长的领导力。实施学校的柔性管理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77.
孔子五十岁那年,阳虎在内乱中失败,出逃到了鲁国边境城市阳关。从这一年开始,孔子走上了仕途,以实现其“为东周”的政治理想。孔子所说的“五十而知天命”,指的不是对万物之理、仁义之道或宿命等哲学观念的体悟,而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拨乱反正的政治使命。孔子对天命的体悟,与春秋末年各国周文化的衰落、鲁国具体的政治环境的变化及其个人的学识、抱负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78.
孔门弟子一向积极用世,崇尚“学而优则仕”。然而,事实上,孔门中也有很多弟子未曾出仕。如颜回、闵子蹇、原宪、公析哀、子夏、子羔、子我等。主要原因是,当时社会政治秩序混乱,不利于或不适合出仕,加之各人个性上的特点,有好几位弟子主动选择了不出仕。另外,孔子本人考虑到几位弟子的个性特点,反对他们出仕。  相似文献   
979.
成语“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自汉赵歧为《孟子注》,到新中国建立之初,乃至建国后,一直被人们所苟同,用法也几乎一致。文章依据我国田野考古发掘的大量资料和传世文献的“考异”、分析,指出孔子对“人殉”历史了解的局限和赵歧所作注释的错误,认为“始作俑者”并非是指所谓的带头做某些好事的人,此成语明显不合时宜,也不宜再用。  相似文献   
98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身心之间的普遍和谐。籍此构建一个公平正义、民主法制、诚信友爱并存的和谐社会。孔子从人的心灵出发。强调人的修身自省在构建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中的重要性,他的和谐思想是由心及物的外推式和谐:而老子主张自然和谐是最高和最好的和谐,只是人在社会活动中的“胡作妄为”破坏了这种和谐,人应该回归自然,回归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内敛式和谐。孔子和老子和谐思想的比较可以为我们提供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