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5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28354篇
科学研究   1062篇
各国文化   114篇
体育   634篇
综合类   1046篇
文化理论   119篇
信息传播   2177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77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406篇
  2019年   454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474篇
  2016年   566篇
  2015年   916篇
  2014年   2088篇
  2013年   1951篇
  2012年   2184篇
  2011年   2578篇
  2010年   2467篇
  2009年   2366篇
  2008年   2761篇
  2007年   2118篇
  2006年   1768篇
  2005年   1482篇
  2004年   1600篇
  2003年   1575篇
  2002年   1322篇
  2001年   1114篇
  2000年   772篇
  1999年   330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教学月刊》2004,(11):7-8
面对一篇篇经典的文学作品,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都不可能无动于衷,漠然置之,关注成了必然。迄今已有20多年教龄的浙江省优秀教研员、绍兴市学科带头人周红阳老师,便是这样一位孜孜不倦地向着文学作品的审美腹地深入挺进的跋涉者。  相似文献   
42.
对中国美学发展之途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束缚中国美学实质性的发展的根本性局限在于从认识论框架出发,固守主客两分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1990年代关于《巴黎手稿》尤其是"美的规律"的重新讨论,集中体现了以上思维模式对于美学研究的局限。而1990年代关于"实践美学"的争论,既提出了一些对中国美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建设性意见,又存在对实践美学的某些误解,有些论点本身也存在争议。美学发展的突破途径在于走出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方式。我们认为,蒋孔阳先生以实践论为哲学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的审美关系说为此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43.
一、自主创新。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在运动技术学校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运动员学生的自主创新素质尤为重要。创新素质是一个人以知识为基础,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品质与特征。它可以使人做出与众不同的成就,并能突破自我,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4.
45.
谢黎 《群众文化》2002,(1):36-37
化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一种。它是客观物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正如《辞海》中对化所下的定义那样:“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本的“化”概念,只从狭义的即“精神财富”方面来规定并展开议论)。  相似文献   
4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有了五个方面的明确目标,山区学生由于环境的局限,要想达到这五个方面的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自觉做到“八勤”。  相似文献   
47.
社会的发展使当下的审美情趣日趋多元化,使影视视觉化日益成为审美化主流;但审美化的市场化、商业化发展,又使受制于收视率、票房率的影视化出现类型化、单一化等倾向,这些倾向抑制着影视化的质量提升和多样化繁荣。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影视业必须重新审  相似文献   
48.
周少军 《学语文》2006,(6):49-49
作文是综合性很强的审美创造训练。学生用书面语言描述大自然和社会人生之美,表达美好的思想和健康的感情,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作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和学生作文的合作过程.是一个教、学、做的统一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渐进过程。是一个真、善、美的完善过程。所谓创美能力。是指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事物和美化自身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创美能力。我注意引导学生用独到的眼光发现美,诱导学生用独特的思维创造美.指导学生用精确的语言表达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里仅就第一方面作些阐述。  相似文献   
49.
50.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引入美育,寓教于乐。在教学中要突出情感性和形象性,使学生感受到赏心悦目的快感。通过审美教育,达到让学生表达美、创造美,进而培养审美个性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