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1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7篇
教育   8073篇
科学研究   949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293篇
综合类   278篇
文化理论   64篇
信息传播   304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368篇
  2014年   1101篇
  2013年   707篇
  2012年   1007篇
  2011年   1051篇
  2010年   833篇
  2009年   869篇
  2008年   1270篇
  2007年   916篇
  2006年   692篇
  2005年   703篇
  2004年   545篇
  2003年   517篇
  2002年   453篇
  2001年   420篇
  2000年   313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藏书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服务就无从谈起,它的教育职能与情报职能也无法体现。藏书必须经过精心选择和组织,才能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当今世界上出版物数量庞大、品种繁多、内容广泛。限于各种因素制约,一般的馆,不可能也没必要搜集齐全  相似文献   
12.
实验是小学自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借助实验仪器、实验手段等,将实验对象的某些属性呈现出来,进而揭示其本质,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本文就如何提高实验的质量,优化实验过程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由于教学条件限制,英语泛读教学课堂讨论,陈述等活动的组织较难进行。课堂提问是最普通的辅助教学活动形式。本文就此列出提问的种种方式及句型,探讨如何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表达从而创造良好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繁荣、人民物质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随着“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系统工程在广大农村全面铺开,有线电视网络快速向乡村推进,无疑给广播电视报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全国大部分城市广播电视报已取得全国统一刊号,广播电视报从最初被看作专业报至现在越来越被认同为化生活类报纸。因此,广播电视报所面临的,应当是发展、壮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5.
"动态复本量"及其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阐述清华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中,采访人员对选书“复本量”的认识,提出“动态复本量”的概念;并且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对“动态复本量”的调控方面的体会,以期提高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分层次教学对高校冰上课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贾振佳 《冰雪运动》2004,(1):62-63,79
运用实验比较法,在冰上速滑课教学中通过分层次教学,克服了冰上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消的被动局面.实验结果表明,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滑冰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次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教学效果,较快地提高了各层次学生的冰上动作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两头学生的提高带动中间学生,达到大面积提高冰上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18.
电子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文献载体和传递手段的变革,引起了人们对图书馆基本理论、原则的争论,从而产生了“电子图书馆”的概念。本文就“电子图书馆”的概念及其所带来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以及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作了多角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现在,报纸新闻出现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方面,不少新闻的采写摆脱了依从文件、简报的窠臼,深度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表面性平面化的新闻依然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过好采访这一关,特别是没有解决怎样提问才能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怎样提问才能问得深、挖得透、写得实。这里面首先有一个如何创造一种和谐的交谈环境,使采访对象谈出记者所需要的东西来的问题。笔者进入新闻界20年,在提问中既有比  相似文献   
20.
隐性采访作为一种有效的职业手段,成为当前新闻界热门话题之一。隐性采访的可行与不可行,各方人士各执一词。笔者就大家的讨论加以整理归纳,并得出一些粗浅的看法。隐性采访的特殊作用《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1996年新华出版社)将隐性采访定义为:“不公开记者身份,或公开记者身份但不道出真实采访意图的采访。”如今被新闻界评价为:“已经成为焦点类节目的有力武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一,隐性采访是显性采访的重要补充形式。隐性采访与显性采访是相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