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45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03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在当代学术研究史上,潘啸龙的楚辞研究是引人注目的。潘氏选择原生平及其作品中的热点、难点进行攻关、前沿性强;全力以赴,力求在疑难问题上有所进展,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驾驭能力和敏锐的学术眼光;锲而不舍,数年乃至十多年如一日,对一些难点问题长期思想,不断完善,形成了一个个专题研究的论系列。在潘氏的研究中,其方法论的层次提升为证谬法、综合法、同步法、即本体研究与史学研究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2.
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屈赋的一大特征。它所运用的比兴物象不再像《诗经》所用的比较单纯和静止,而是丰富复杂,到相联系,水乳交融,寓意深刻。在此就更有艺术表现力,能够生动地表现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及其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殇>的历史与神话背景是自古以来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在其时代和创作背景、祭祀主体和形式研究上出现了不少针锋相对的观点.关于<国殇>的性质,主张<国殇>为屈原所作者一派主要有祭祀为国捐躯的英雄的乐歌说、用以获福助却秦军的巫歌说、出征前鼓舞士气的雄壮舞曲说、消灾祈福的祭傩歌曲说、现实主义的叙事诗说五种说法;主张<国殇>非屈...  相似文献   
14.
屈原的《九歌》充满了悲乐的情调,正是诗人心灵受到现实社会撞击的结果,是诗人自己遭遇离忧、含冤被放、眼睁睁看着热爱的国家没落而无可奈何的自然流露,是屈原借祭神来抒发悲情之作,为历代文人学习与借鉴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雷军林 《文教资料》2011,(25):80-81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关于端午节文化意义的流变,说法颇多,本文通过考察论证最终以纪念屈原作为其文化意义的体现,并为人民所接受。屈原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理性、道德精神和诗性智慧,今后,无论端午节的纪念形式如何变化,屈原所代表的根本的文化意义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一生之中需要一个渡者,在你彷徨无措时渡你。屈原遇到了渔父,但他拒绝了。他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但是没有贤明的君主来赏识他。他洁身自好,虽身处污浊黑暗的官场之中,仍旧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正是这份执著造就了屈原,成就了一位永垂不朽的伟大诗人。项羽一代英雄,他  相似文献   
17.
细读《屈原列传》一文,发现它正面写屈原的文字并不多,倒是用了一半以上的篇幅来写楚国的历史和与屈原有关的一些人,正如李景星在《四史评议》中所说的,《屈原列传》"通篇多用虚笔"。究其虚笔写屈原之处,共有六个方面,试分述之。其一,以上官衬其正。上官大夫是与屈原"同列"的官员,因争宠而嫉妒屈原的才能,于  相似文献   
18.
误读的屈原     
据说有个天才创造了一种万能的高分作文模式——屈原向我们走来……只要考生在作文开头引进了这句话,作文境界立即攀升,高分立等可取。比如高考作文题为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可以这样写:屈原向我们走来,他的爱国之情,像山一样沉稳;他的文思,像水一样灵动……如果中考作文题是人与路,这就更好办:屈原向我们走来,他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最简单的是这个中考作文题——那一幕,我难以忘怀,可直接引进:屈原向我们走来,峨冠博  相似文献   
19.
在人散后,一钩残月天如洗的静夜,在翠山脚下,抑或在银河飘落的清瀑之旁,有一座竹亭、一本书,均可一洗尘心。书,或是屈原的问天悲愤,或是嵇康的劝酒佳令,或是司马相如的上林、陈思王的洛神美赋,或是周邦彦的清平小调、辛稼轩的山河感慨,甚至是林妹妹临死前仍不免挂念的诗本子。只要是好书,是美文,均可怡情养性。  相似文献   
20.
屈原的思想情感是历代屈骚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汉至今,多数研究者只肯定他的爱国情怀,而对其个性的评价却往往失之偏颇.本文从社会性和个性两个方面去认识屈子的思想情感,并对其思想根源进行了探究,以发掘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