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3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11362篇
科学研究   549篇
各国文化   57篇
体育   206篇
综合类   478篇
文化理论   164篇
信息传播   2351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408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351篇
  2015年   591篇
  2014年   1304篇
  2013年   1084篇
  2012年   1169篇
  2011年   1495篇
  2010年   1414篇
  2009年   1169篇
  2008年   1260篇
  2007年   833篇
  2006年   552篇
  2005年   460篇
  2004年   390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人为什么穿衣服?原始目的当然是为了遮羞和御寒。而当人类进入社会形态以后.随着社会角色的建立与分工,穿衣服越来越超出了它的原始意义.甚至在网络上出现了像qq秀这种虚拟服饰。如今在服饰的穿着上形成了一套规则,它表明了具体的身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规则的形成从何而来?(霓裳神话——媒体服饰话语研究》这本书或许给出了某些答案。  相似文献   
82.
1.瞬间:她生日那天,回到家,他毫无表情地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她恼怒地打开冰箱,准备做晚饭,却看见一个大生日蛋糕,上面插着8支蜡烛——他们结婚8年了。  相似文献   
83.
张帆  楚羚 《出版参考》2005,(3):36-37
一、优孟 时代:春秋籍贯:楚国职业:俳优宫廷滑稽戏演员特长:调笑讽谏爱好:模仿秀同类笑星:优旃、淳于髡  相似文献   
84.
《出版参考》2005,(6):1-1
我们每天有无数倾听和阅读的机会,被无数的声音告之这个世界是什么。我们对这些声音感到如此的熟悉,好像它们是从我们自己身体里发出来似的。在消化和重现这些声音的过程中,惯性式的思维方式使大多数人感到稳定而从容,没有人诉说隐匿在黑暗中的不适。但是,当话语格局开始包容个体不同声音的时候,当主流话语不断展开与民间话语的对话的时候,  相似文献   
85.
笑一笑     
林枫 《出版参考》2005,(10):12-12
吉利话;头发与胡子;约会时间;你开始追我;南方人;人走酒留;过夜;游泳;大喜的日子;吹牛家;冬天;吃饭的。  相似文献   
86.
在许多教学研讨活动中,主办方经常会设置一些对话互动环节,为教师和专家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机会。在经历了多次这类活动之后,我注意到有些教师的话语方式非常有意思,仔细品味,会发现其中的“多重味道”。其一,词不达意,偏离议题。有些教师发言,客套话过多,不看时间,不顾主题,感谢了主办方,又要表达对名师的仰慕,还要表达自己的激动与开心等,拉拉杂杂十几分钟,全然不觥人感受。  相似文献   
87.
郑荣 《出版广角》2018,(15):41-43
学术期刊承载着思想传播与智力供给的双重责任,是学术话语的引领者和风向标.要建构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期刊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须坚持以中国社会实践为本体指归,以打造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为理论指归,以辩证统一观为方法指归,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指归的选稿与用稿原则.这样才能为真正建构中国标志性的学术概念,实现学术话语的本土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8.
《新闻界》2018,(5):4-10
本文以深度访谈方法,全面剖析知名语言学家、当代话语理论主要奠基人托伊恩·范·迪克的学术思想。通过对范·迪克的批判话语研究观念、新闻话语和种族主义研究实践,以及意识形态理论的内涵与政治性的考察,本文较为全面地勾勒出话语理论在当代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是传播研究中的存在方式和应用路径。本文认为,正是在范·迪克所倡导的平等主义的价值框架之内,批判话语研究得以超越了单一学术理论或方法的范畴,成为一种追求社会进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89.
两岸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由于民进党再次上台而波澜不断。新媒体为两岸青年提供了一个虚拟交往平台。这个平台是杂音不断的现实交往的有益补充,但也存在交往理性不足等问题。随着影像传输技术的不断升级,影像符号逐步成为新媒体交往的主流符号。两岸新媒体空间正在形成一个众声喧嚣的影像公共领域。在这里,两岸艺人借助影像符号影响两岸青年,两岸青年使用影像符号表达诉求。影像公共领域内的话语,融合进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元素,是一种多模态话语。影像多模话语是两岸青年交往的创新话语,有助于重建两岸青年的交往理性。新时期,我们应该加强两岸青年影像文化交往,建构影像公共领域多模话语,增进两岸青年的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90.
新媒体的高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对城乡网民的新闻传播状况并不平衡.乡村空间的村民文化状况、经济状况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都是限制新媒体话语传播的因素.通过建立知识新闻框架和对农知识新闻话语的调整来拓展新媒体乡村空间的大众传播,最终提升乡村空间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