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6080篇
科学研究   14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20篇
综合类   9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1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430篇
  2012年   616篇
  2011年   608篇
  2010年   540篇
  2009年   530篇
  2008年   587篇
  2007年   423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280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287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考体育加试的实施,学校体育被重视起来,但问题也出现了。体育课为了追求升学率,变提高身体素质教育为应试教育--中考考什么,学生就练什么。对此,本文通过分析现状,本着推广体育素质教育,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一些海外媒体发表了华裔学者对中国教育的评论,一段结语是:“应试教育要求学生循规蹈矩.不许创新.这扼杀了大部分学生的创造力.把优秀学生培养成了考试机器。应试教育降低了国民的创新力.不废除应试教育.中国就不可能出现世界一流大学。”如果三年前看到这样的话,我会认同,而今天,我不能再接受这样简单的指责。  相似文献   
13.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初中物理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尚存在较大的差距,而相当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物理的动机和兴趣。这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障碍,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15.
十年前曾流行过一首歌叫《烛光里的妈妈》,每当我听到这深沉而优美的乐曲,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共鸣。有一次我试着利用这首歌,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让他们从母子深情中找到做人的道理与学习的动力,效果意外的好。于是从1996年到2003年我又在三届初中生中分别进行了《我会报答您的——  相似文献   
16.
在钢琴教育教学改革中应对教师提出如下三方面要求 :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 ,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前提 ;对所用教材的要求 ,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条件 ;对教学方法的要求 ,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如何才能使学校得以持续发展,怎样才能引领教师走在课程改革的前沿?如何才能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从“教学技能培训”到“教育科研培训”。不难看出,今天的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革新,更是追求艺术层面上的完美。它要求教师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从“单一的灌输”到“共同的建构”,从“现成知识的传承”到“合作探究新知”,从“提供标准化答案”到“经历建构的过程”。实现这一要求,唯有加强校本培训,  相似文献   
18.
包志旻 《数学教学》2009,(12):37-40,F000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的报告中警告说:“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思维定势会形成思维的框架和桎梏,从而束缚创造性的发展.我们平时痛恨应试教育,其实质是痛恨学校使学生思维呆板的培养方式.“数学是思维训练的体操”,可以提升人的思维能力,数学使人聪明、使人“开窍”.纵观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尤其是今年,虽然社会反响强烈些,但要选拔思维灵活、方式方法全面的人才,有效克服学生思维定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体育中考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增强学生体质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使各类初级中学在初三年级也能够正常开设体育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却渐渐不把体育中考作为一种促进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来看,而是把它作为一门中考科目来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